发布于 2025-10-22
4611次浏览
膈疝是腹腔脏器通过膈肌缺损等部位进入胸腔的疾病,按病因分先天性和创伤性,按部位分食管裂孔疝等,先天性新生儿发病症状重,年长儿及成人症状较轻,创伤性有外伤史后渐现症状,靠影像学诊断,需手术治疗,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不同因素,孕妇发生需多学科协作。
按病因分类
先天性膈疝:多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膈肌融合缺陷所致,常见的有胸腹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等。例如胸腹裂孔疝是由于胚胎期后外侧腹壁发育不全,导致膈肌存在缺损,使腹腔脏器进入胸腔。这种情况在新生儿中相对常见,与胚胎发育时期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可能有关,比如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某些致畸物质等可能增加胎儿发生先天性膈疝的风险。
创伤性膈疝:多由胸部或腹部的外伤引起,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膈肌破裂,进而使腹腔脏器疝入胸腔。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比如成年人因交通事故受伤可能导致创伤性膈疝,而儿童若有严重的胸部或腹部外伤也可能出现此类情况。
按发生部位分类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中老年人相对更容易发生,这与随着年龄增长,食管裂孔周围组织退变、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肥胖人群发生食管裂孔疝的风险也较高,因为肥胖可能增加腹内压,促使腹腔脏器向胸腔疝入。
膈疝的临床表现
先天性膈疝:新生儿期发病者症状往往较为严重,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等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同时伴有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胸腔内进入脏器后,占据了肺的空间,影响肺的发育和正常功能,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而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成人患者,症状可能相对较轻,可能表现为反复的胸痛、胸闷、反酸、烧心等症状,这是因为疝入胸腔的脏器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或刺激,影响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创伤性膈疝: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受伤后可能短期内无明显特殊表现,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出现胸痛、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胸痛可能与膈肌破裂处的刺激有关,腹痛则与疝入胸腔的腹腔脏器受到影响有关,呼吸困难同样是因为胸腔内脏器占据空间影响肺功能。
诊断与治疗
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胸部CT等。胸部X线可以发现胸腔内有异常的肠道气体影等情况,胸部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膈肌的缺损部位以及疝入胸腔的脏器情况。对于疑似膈疝的患者,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诊断。
治疗:一旦确诊为膈疝,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将疝入胸腔的脏器回纳到腹腔,并修复膈肌的缺损。对于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儿,需要及时进行手术,以改善呼吸和消化道功能;对于创伤性膈疝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尽快安排手术,修复膈肌损伤,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和脏器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比如新生儿的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需要更加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对于成人患者,要考虑其基础健康状况,如是否有肥胖、基础疾病等,在围手术期进行相应的处理。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膈疝时,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因为涉及到胎儿的安全,要在保障孕妇生命健康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可能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