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16
2392次浏览
脊柱畸形的成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有胚胎发育异常(与遗传因素有关,基因变异可干扰脊柱正常形态形成)和遗传因素影响;后天性因素包含疾病因素(神经肌肉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可致脊柱畸形)、姿势不良(长期不良姿势易引发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及成年人脊柱畸形)、创伤因素(严重脊柱创伤治疗不当可致脊柱畸形遗留或发展)。
一、先天性因素
1.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脊柱的椎体、椎弓等结构的形成过程出现异常。例如,椎体的分节不全或形成障碍,会导致脊柱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畸形。这种胚胎发育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脊柱发育相关基因的正常表达,从而引发脊柱畸形。比如,一些研究发现特定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异与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发生存在关联。
2.遗传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在先天性脊柱畸形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脊柱畸形的病史,后代患先天性脊柱畸形的风险可能会增加。遗传方式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即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发生。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与脊柱发育相关的基因,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或异常表达时,就可能干扰脊柱的正常形态形成,进而引发脊柱畸形。
二、后天性因素
1.疾病因素
神经肌肉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cerebralpalsy(脑性瘫痪)等疾病。脊髓灰质炎会导致支配肌肉的神经受损,使得肌肉力量不平衡,脊柱周围肌肉力量失衡无法维持脊柱正常的力学结构,从而引起脊柱畸形;脑性瘫痪患儿由于肌肉张力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也容易出现脊柱畸形,通常表现为脊柱侧凸等形式。
代谢性疾病:像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或代谢异常,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矿化。儿童时期患佝偻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骨骼发育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脊柱畸形,主要表现为脊柱后凸等。
内分泌疾病:例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能与内分泌因素有关,在青春期生长发育快速阶段,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脊柱的生长发育平衡,导致脊柱侧凸的发生。
2.姿势不良:长期不良的姿势,如儿童长期弯腰驼背看书、写字,成年人长期弯腰工作等。这种长期不正确的姿势会使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处于不均衡的受力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影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逐渐引发脊柱畸形。尤其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和软组织的可塑性较强,长期不良姿势更容易导致脊柱畸形的发生。
3.创伤因素:严重的脊柱创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脊柱骨折、脱位等情况,如果在创伤治疗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及时、有效的复位和固定,可能会导致脊柱畸形的遗留或进一步发展。例如脊柱骨折后复位不佳,会使脊柱的正常序列遭到破坏,从而引发脊柱畸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