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3
9501次浏览
婴儿痢疾有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多为黏液脓血便)、腹痛;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精神状态改变;还有其他表现,如脱水、电解质紊乱,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症状变化,及时就医并注意维持其水电解质平衡等以保障健康恢复。
一、消化道症状
婴儿痢疾通常首先表现为肠道相关的症状。最常见的是腹泻,粪便的性状多为黏液脓血便,这是因为痢疾杆菌侵袭肠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从而出现黏液和脓血混合的粪便。每天腹泻的次数可多可少,严重时可能频繁腹泻,影响婴儿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同时,还可能伴有腹痛,婴儿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这是由于肠道蠕动增强以及炎症刺激肠道神经引起的。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数婴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一般为低热至中度发热,部分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高热。这是因为痢疾杆菌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
2.精神状态改变:婴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情况。这是因为疾病导致身体不适,能量消耗增加以及毒素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了婴儿的神经系统功能。例如,发热、腹泻等症状使婴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进而影响精神状态。
三、其他表现
1.脱水表现:如果腹泻和呕吐较严重,婴儿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差、前囟凹陷、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这是因为大量体液丢失,而婴儿的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导致脱水。
2.电解质紊乱:长期腹泻还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等。低钠时婴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嗜睡、食欲减退等;低钾时则可能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腹胀、心律失常等,这些都与婴儿的生理特点相关,婴儿的体液调节和电解质平衡相对脆弱,疾病容易打破这种平衡。
对于婴儿痢疾,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症状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由于婴儿身体的特殊性,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都要特别注意维持婴儿的水电解质平衡等,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保障婴儿的健康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