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3
4104次浏览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引起,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发热、腹痛等表现,粪便检培可诊断,用抗生素等治疗;疟疾由疟原虫感染经按蚊叮咬传播,有周期性寒战高热等表现,血涂片等可诊断,用抗疟原虫药治疗,二者病原体、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均不同。
一、疾病定义与病原体差异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细菌;而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病原体是疟原虫,二者病原体完全不同。
二、临床表现区别
细菌性痢疾: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儿童患者可能因肠道症状明显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一般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明显,部分重症患儿可出现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疟疾: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间歇期症状缓解。儿童疟疾患者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严重时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脑型疟疾是儿童疟疾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三、流行病学特点不同
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接触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水等。在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密集的地区易高发,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因素,也属于易感人群。
疟疾: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部分地区。儿童如果进入疟疾流行区,且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容易感染疟原虫患病。
四、诊断方法有别
细菌性痢疾:需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志贺菌。
疟疾:外周血涂片查找疟原虫是确诊疟疾的重要方法,还可进行疟原虫核酸检测等辅助诊断。
五、治疗原则迥异
细菌性痢疾: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喹诺酮类等抗生素,但儿童使用需谨慎选择合适药物。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疟疾:主要是抗疟原虫治疗,根据疟疾的类型(间日疟、恶性疟等)选择合适的抗疟药物,如青蒿素类药物等,儿童用药需根据年龄、体重等调整剂量。
总之,细菌性痢疾和疟疾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无论是病原体、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诊断还是治疗都有明显区别,不能将两者混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