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3
2708次浏览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引起,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表现为发热、腹痛等,粪便常规等可诊断,用合适抗生素等治疗;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通过污染水和食物传播,表现为剧烈腹泻等,粪便检查等可诊断,关键是补液等治疗,两者病原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均有区别。
一、病原体方面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志贺菌属分为4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青壮年相对多见,生活卫生条件差等生活方式易增加感染风险。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霍乱弧菌分为古典生物型、埃尔托生物型等,主要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在卫生条件差、饮用水不安全的地区易流行,生活方式不注意饮水和食物卫生等会增加患病可能。
二、临床表现方面
细菌性痢疾:典型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儿童可能因感染出现精神差等表现,年龄较小儿童可能因肠道症状不典型而更需仔细观察。
霍乱:典型表现为剧烈的腹泻、呕吐,腹泻多为无痛性、米泔水样便,呕吐为喷射性,严重脱水者可出现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眶凹陷等,儿童脱水可能进展更快,需密切关注其体液平衡情况。
三、诊断方面
细菌性痢疾:需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志贺菌属可确诊。对于儿童患者,粪便标本采集需注意方法得当以保证结果准确。
霍乱:粪便悬滴检查可见穿梭样运动的弧菌,粪便培养分离出霍乱弧菌可确诊,血清学检查等也有助于诊断,儿童患者诊断时要考虑其粪便采集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四、治疗方面
细菌性痢疾:常用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等(儿童一般不首选喹诺酮类,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抗生素),同时需注意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儿童用药需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合适剂量。
霍乱:关键是及时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常用抗生素如多西环素等,儿童患者补液要注意速度和量的把控,避免出现补液相关并发症。
总之,细菌性痢疾和霍乱是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不同肠道传染病,在病原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均有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