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9
4407次浏览
肺心病是因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引起右心室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病因包含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代偿期有原发病症状,失代偿期有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表现,诊断靠影像学及心电图检查,治疗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改善呼吸、纠正心衰,缓解期增强免疫、治原发病,预防积极防治原发病、预防呼吸道感染,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监测功能、保暖,儿童肺心病少见多由先心病引起要治原发病,妊娠期女性需综合评估、谨慎用药、监测心肺功能。
一、定义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因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引起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二、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常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如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等。
3.肺血管疾病:如肺小动脉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三、临床表现
1.代偿期: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如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慌、呼吸困难等。
2.失代偿期:出现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的表现,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发绀等;右心衰竭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
四、诊断
1.影像学检查:X线可见肺动脉高压征及右心室增大征;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右心室增大等。
2.心电图检查:可见右心室肥厚、劳损等改变。
五、治疗
1.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通常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改善呼吸功能,给予氧疗、通畅呼吸道等;纠正右心衰竭,可使用利尿剂等。
2.缓解期:增强免疫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延缓病情进展。
六、预防
1.积极防治原发病,如戒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粉尘等。
2.预防呼吸道感染,可通过增强体质、接种疫苗等方式。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需定期监测肺功能、心脏功能等,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发呼吸道感染,加重病情。
2.儿童:肺心病较少见,多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应重视原发病治疗,加强呼吸支持,避免呼吸道梗阻。
3.妊娠期女性:需综合评估母胎情况,谨慎用药,密切监测心肺功能,必要时及时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儿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