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9
6340次浏览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慢性病变致肺结构和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发病基础多为支气管-肺疾病,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若不重视基础病控制易进展,失代偿期有呼吸和右心衰竭表现且病情重,不同人群有其特点及应对,本身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要遵医嘱治疗基础病、避免不良生活方式。
肺心病的严重程度需分阶段来看:
代偿期:此阶段患者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表现,如慢性咳嗽、咳痰、气促等,心功能代偿,一般经过积极治疗原发病等处理,病情可得到一定控制,患者生活质量虽受一定影响,但经规范治疗后病情进展相对缓慢,若能很好控制基础疾病,病情相对不是特别危急。但此阶段若不重视,不积极控制基础病,病情易进展。
失代偿期: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的表现。呼吸衰竭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等,甚至出现神志恍惚等肺性脑病表现;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气促更明显,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严重时会出现全身水肿等情况。失代偿期肺心病患者病情较重,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住院治疗,且容易反复住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不同人群肺心病的特点及应对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肺心病发生时,心肺功能储备差,病情变化往往较迅速,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在处理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情况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例如在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因为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对利尿剂的排泄等调节能力下降。
儿童:儿童肺心病相对少见,多由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引起,儿童病情变化更快,因为儿童心肺等器官发育不完善,耐受力差,一旦发生肺心病,需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等,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由于儿童用药有其特殊性,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女性:女性肺心病患者在病情管理上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需注意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状态可能会有一定变化,对病情有一定影响,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方式等,如生理期时身体抵抗力可能相对下降,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等诱发肺心病加重的因素。
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肺心病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要严格按照医嘱规律治疗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规律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定期复诊,避免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因为吸烟会进一步损伤呼吸道,加重肺的病变,从而促进肺心病的发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