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包括急性、慢性、变应性鼻炎,分别有不同症状表现和常用药物,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鼻炎药物需注意相关事项,如儿童谨慎用药、孕妇谨慎选药、老年人考虑肝肾功能等。
一、急性鼻炎
症状表现:初期有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继而出现鼻塞、流水样涕,后期鼻涕变为黏液性、黏脓性,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常用药物: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有研究显示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有一定帮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症治疗药物: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等,可缓解鼻塞症状,但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避免引起药物性鼻炎;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可减轻鼻痒、流涕等症状,适用于伴有过敏因素的急性鼻炎患者。
二、慢性鼻炎
症状表现:
慢性单纯性鼻炎:间歇性、交替性鼻塞,鼻涕一般为黏液性,可伴有头痛、嗅觉减退等。
慢性肥厚性鼻炎:持续性鼻塞,鼻涕不多,呈黏液性或黏脓性,常有嗅觉减退、耳鸣、听力减退等。
常用药物:
慢性单纯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减轻鼻黏膜炎症、肿胀,改善鼻塞等症状;也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清洁,改善症状。
慢性肥厚性鼻炎: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药物方面除了鼻用糖皮质激素外,还可使用一些血管收缩剂,但同样需注意使用时间,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三、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症状表现: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涕、鼻塞等,可伴有眼痒、流泪、咽痒等症状。
常用药物: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药物,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等,可迅速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分为口服和鼻用剂型,鼻用抗组胺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副作用少。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对缓解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有一定作用,尤其适用于合并哮喘的变应性鼻炎患者。
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滴鼻液等,可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和释放介质,从而减轻症状,但起效相对较慢。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鼻炎需谨慎用药,比如儿童使用减充血剂要特别注意,避免长期使用导致鼻黏膜损伤等。对于儿童变应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抗组胺药物也有儿童适用的剂型。同时,儿童急性鼻炎时,应注意休息、多饮水,加强护理,避免病情加重。
孕妇:孕妇患鼻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一般优先选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非药物治疗方法缓解症状。如果需要用药,应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谨慎选用相对安全的药物,如某些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抗组胺药物等。
老年人:老年人鼻炎患者用药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比如使用一些经肝肾代谢的药物,需监测肝肾功能。对于慢性鼻炎的老年患者,在使用鼻用药物时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确保药物能有效发挥作用,同时注意药物可能产生的全身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