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脱出是内痔发展到Ⅱ度以上常见表现与解剖、排便、饮食、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非手术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坐浴、手法复位、局部及口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内痔脱出频繁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嵌顿不能回纳引起剧烈疼痛坏死等情况常见手术方式有PPH、内痔结扎术等儿童等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评估。
一、内痔脱出是什么回事
内痔脱出是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常见表现。内痔是由直肠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当内痔发展到Ⅱ度以上时,排便或腹压增加等情况下,内痔痔核可脱出肛门外。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解剖因素:直肠下端是门脉系统的最低位,静脉回流阻力大,且直肠黏膜下组织松弛,容易导致静脉丛淤血、扩张形成内痔,进而脱出。
排便习惯:长期便秘或腹泻,排便时过度用力,会增加腹压,促使内痔脱出。例如,长期便秘的人群,每次排便需要用力摒便,对肛门局部压力增大,易引发内痔脱出。
饮食因素:长期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等,会刺激直肠肛门部位,导致局部血管充血,增加内痔脱出的风险。
腹压增高:妊娠妇女由于子宫增大压迫盆腔血管,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腹压长期处于较高状态,这些情况都容易引发内痔脱出。
二、内痔脱出怎么办
(一)非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排便用力导致内痔脱出的机会。例如,每天保证摄入20-30克膳食纤维,可有效改善肠道功能。
坐浴:使用温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内痔脱出后的肿胀等不适。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坐浴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以减轻肛门局部的水肿,促进内痔复位。
手法复位:当内痔脱出后,可尝试用手轻轻将脱出的内痔推回肛门内。操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暴力,防止损伤痔核及肛门组织。比如,患者取侧卧位,洗净双手后,用手指缓慢将脱出的内痔向肛门内推送,直到完全复位。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手法复位需更加谨慎,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更为安全。
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可使用痔疮膏或痔疮栓等局部药物,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等作用。例如,某些含有麝香、冰片等成分的痔疮膏,能缓解内痔脱出引起的疼痛和肿胀,但在使用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要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口服药物:对于有便血等症状的内痔脱出患者,可口服一些改善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地奥司明等,但儿童等特殊人群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必须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
(二)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内痔脱出频繁,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内痔脱出后嵌顿不能回纳,引起剧烈疼痛、坏死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内痔脱出后长时间嵌顿,导致痔核缺血坏死,此时必须及时手术。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内痔结扎术等。不同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同病情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手术治疗需更加谨慎评估,优先考虑对身体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并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