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喉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让宝宝安静、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吸氧、抗感染等),特殊人群(婴儿、有基础疾病宝宝)需特别注意,还要密切观察病情,监测体温、呼吸等指标,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一、一般治疗
让宝宝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因为哭闹可能会加重喉部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加重。宝宝年龄小,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哭闹时情绪激动,呼吸状态会受影响,安静环境利于病情恢复。
保持呼吸道通畅,室内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一般湿度保持在50%-60%,温度在20-22℃左右,湿润的空气有助于减轻喉部黏膜水肿。
二、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喉炎的主要药物,能减轻喉部水肿,缓解喉梗阻症状。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但需在医生评估病情后使用,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来确定是否使用及合适的剂量等。
三、对症支持治疗
吸氧:如果宝宝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需要及时吸氧,改善缺氧状态。因为缺氧会影响宝宝各器官的功能,尤其是神经系统等。
抗感染治疗:如果喉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如明确有细菌感染证据,会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但必须由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及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为目前针对病毒感染导致喉炎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由于其喉部解剖结构特殊,喉腔较窄,黏膜柔嫩,淋巴组织丰富,发生喉炎时病情变化更快,所以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面色等情况,一旦发现宝宝有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情况要立即就医。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喉炎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所以在治疗喉炎时要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综合评估,谨慎用药。
五、病情观察与监测
密切监测宝宝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呼吸频率方面,婴儿正常呼吸频率在30-40次/分钟,若呼吸频率明显增快,超过60次/分钟,同时伴有吸气性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软组织凹陷),提示喉梗阻加重,需要立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