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前期会有骨密度轻度降低相关表现,如腰背轻微酸痛且劳累后加重;有肌肉力量轻度下降表现,如上楼梯腿部乏力、提重物力量不足;有身高变矮或体态改变表现,如不知不觉变矮、出现轻微驼背;有容易发生轻微骨折倾向,如轻微摔倒可能出现轻微骨裂等,中老年人、绝经后女性、长期缺乏运动、不良生活方式、有家族骨质疏松病史及长期服影响骨代谢药物人群易出现相关表现。
一、骨密度轻度降低相关表现
骨密度是反映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骨质疏松前期时骨密度处于轻度降低状态,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等典型骨质疏松症状,但部分人会感觉腰背有轻微的酸痛不适,这种酸痛往往在劳累后加重,比如长时间站立、久坐后腰背不适感会更明显,这是因为骨骼轻度受损后,在日常活动的应力作用下出现轻微的应激反应。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骨质流失逐渐开始,骨密度逐渐下降进入前期阶段;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骨代谢处于相对失衡状态,也容易出现骨密度轻度降低及相关轻微不适。
二、肌肉力量轻度下降相关表现
由于骨骼是肌肉的附着支撑结构,骨骼轻度骨质疏松前期时,肌肉力量会有轻度下降。表现为上下楼梯时感觉腿部力量不如以往,爬几层楼后会明显感觉腿部乏力,提重物时也会觉得力量不足。年轻人如果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像缺乏力量训练、饮食中钙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等,也可能进入骨质疏松前期出现肌肉力量轻度下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本身肌肉量就有减少趋势,再加上骨密度轻度降低,肌肉力量下降会更明显。
三、身高变矮或体态改变相关表现
骨质疏松前期时,虽然椎体等部位的骨量丢失还不严重,但长期累积可能会出现身高变矮或体态改变。部分人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比以前矮了1-2厘米,这是因为椎体是松质骨为主,轻度骨量丢失后,椎体可能会有微小的压缩变形。一些人会出现轻微的驼背,这是因为脊柱椎体承受压力后逐渐变形,导致身体姿势改变。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加快,更容易出现身高变矮和体态改变;长期伏案工作、姿势不良的人群,也可能因为骨密度轻度降低而加重体态改变的情况。
四、容易发生轻微骨折相关倾向
骨质疏松前期时骨骼的脆性开始增加,虽然还没有发生明显的骨折,但有了容易发生轻微骨折的倾向。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不小心轻微摔倒,像从椅子上轻轻跌落,就可能出现腕部、肩部或者髋部的轻微骨裂等情况。有家族骨质疏松病史的人群,自身骨代谢基础可能较差,更容易在骨质疏松前期就出现这种容易轻微骨折的倾向;长期服用某些影响骨代谢药物的人群,也会增加这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