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婴儿喷射性呕吐的原因包括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幽门肥厚性狭窄、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颅内压增高(如脑积水、颅内出血)、感染性因素(如脑膜炎、胃肠道感染)及喂养不当(喂奶过多过快)。
一、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1.幽门肥厚性狭窄
多见于出生后2-4周的男婴,是婴儿期常见的引起喷射性呕吐的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和胃肠激素失调有关。病理上表现为幽门肌层肥厚,尤其是环肌层,导致幽门管腔狭窄,胃内容物通过受阻,进而引起呕吐。患儿通常在进食后不久出现呕吐,为喷射性,呕吐物为奶汁或奶凝块,不含胆汁,呕吐后患儿有强烈的觅食欲望。
2.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
包括十二指肠闭锁和十二指肠狭窄。十二指肠闭锁多在胎儿期就有肠道发育异常,出生后不久即出现频繁的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因为梗阻部位在十二指肠降段以下,胆汁会反流入胃经口腔吐出。十二指肠狭窄则是部分梗阻,呕吐出现时间相对较晚,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也表现为喷射性呕吐的特点。
二、颅内压增高
1.脑积水
先天性脑积水可由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等原因引起。婴儿颅内脑脊液过多积聚,导致颅内压升高。患儿除了喷射性呕吐外,还可能伴有头围异常增大、前囟饱满隆起、落日征(眼球下转,露出上方巩膜)等表现。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喷射性呕吐。
2.颅内出血
如新生儿产伤引起的颅内出血,或者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等。颅内出血后血液积聚在颅内,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升高。患儿可出现喷射性呕吐,同时可能伴有意识障碍、抽搐、前囟张力增高等表现。
三、感染性因素
1.脑膜炎
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如细菌性脑膜炎(如大肠杆菌脑膜炎等)、病毒性脑膜炎等。病原体感染脑膜后,引起脑膜炎症反应,导致颅内压升高。婴儿患脑膜炎时,除喷射性呕吐外,还可出现发热、精神萎靡、前囟饱满、颈项强直等表现。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脑膜和呕吐中枢,导致喷射性呕吐的发生。
2.胃肠道感染
如轮状病毒肠炎等胃肠道病毒感染,虽然主要病变在胃肠道,但严重的感染可能引起全身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因感染中毒症状导致颅内压轻度升高,从而出现喷射性呕吐。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主要还是以胃肠道症状如腹泻、发热等为主,但也有少数患儿会出现喷射性呕吐。
四、喂养不当
1.喂奶过多过快
婴儿胃容量小,且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如果喂奶时奶量过多、速度过快,婴儿吞咽过多空气,喂奶后平卧等,都容易引起呕吐。这种呕吐一般不是喷射性的,但如果喂养不当非常严重,也可能导致类似喷射性呕吐的表现。例如,一次喂奶量超过婴儿胃容量的耐受范围,胃内压力急剧升高,可能出现类似喷射的情况,但与病理性的喷射性呕吐机制不同,病理性喷射性呕吐是由于疾病导致的颅内压或消化道梗阻等因素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