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黄疸类型多发生于纯或主要母乳喂养儿临床特点为一般情况好吃奶好精神反应佳黄疸生后数天出现数周达高峰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诊断需排除感染肝胆系统疾病溶血等病理性黄疸因素并结合母乳喂养相关特点如喂养方式黄疸出现时间与进展等停母乳试验是重要辅助诊断手段还需与生理性黄疸及其他病理性黄疸鉴别判断时要综合多因素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处理。
一、定义与临床特点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黄疸类型,多发生在纯母乳喂养或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中。其临床特点主要为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精神反应佳,黄疸于生后2-3天出现,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二、诊断标准
(一)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因素
1.感染因素:需排除新生儿感染导致的黄疸,如败血症等,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检查来判断,若有感染相关指标异常则不支持母乳性黄疸诊断。
2.肝胆系统疾病:排查新生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等肝胆系统疾病,可通过腹部B超检查胆道结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胆道结构异常,与母乳性黄疸不同。
3.溶血因素:新生儿溶血病也会引起黄疸,通过血型检查、Coombs试验等可排除,若存在血型不合及Coombs试验阳性则为溶血性黄疸,非母乳性黄疸。
(二)母乳喂养相关特点
1.喂养方式:明确为纯母乳喂养或主要为母乳喂养,每天母乳喂养次数较多,奶量充足。
2.黄疸出现时间与进展:黄疸在母乳喂养情况下出现时间符合母乳性黄疸的时间规律,即生后2-3天出现,之后逐渐升高,2-4周达高峰。
3.停母乳试验:是辅助诊断母乳性黄疸的重要方法。停喂母乳3-5天,若黄疸明显减轻,血清胆红素下降≥50%,则支持母乳性黄疸诊断。停喂母乳期间建议用吸奶器吸出母乳,维持乳汁分泌,以便后续能继续母乳喂养。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特殊人群,停母乳期间更要注意母乳的维持,因为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母乳对其营养及肠道发育等有重要意义,停母乳时间也需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一般遵循停喂3-5天观察黄疸变化的原则。
三、与其他黄疸的鉴别要点
(一)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稍长,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且除黄疸外无其他异常表现,与母乳性黄疸相比,母乳性黄疸黄疸出现时间稍晚,高峰时间稍后,程度可能更重。
(二)病理性黄疸(除母乳性黄疸外的其他病理性黄疸)
如前面提到的感染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等引起的黄疸,各有其原发病的相关表现,与母乳性黄疸有明显区别。感染性黄疸有感染中毒症状,溶血性黄疸有溶血相关表现,胆道闭锁有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及大便颜色变浅等表现,可通过相应检查与母乳性黄疸鉴别。
总之,判断母乳性黄疸需综合考虑新生儿的喂养情况、黄疸出现及进展特点,并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因素,停母乳试验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在整个判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新生儿的年龄、喂养等因素对黄疸的影响,特殊人群如早产儿等更要谨慎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