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如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如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结合胆红素功能不足、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肠肝循环增加(如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胎便排出延迟)。
血管外溶血:如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等,局部的血液被吸收后,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增多。
同族免疫性溶血:主要是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引起,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母亲体内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引发溶血,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ABO血型不合较常见,Rh血型不合相对较少,但病情往往更严重。
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出生时窒息、缺氧、酸中毒等情况可影响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例如,窒息的新生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功能会受到抑制,使得胆红素在体内积聚。
肝细胞结合胆红素功能不足: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是肝细胞内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的关键酶,新生儿出生时该酶活性较低,通常要到生后1周左右才逐渐增加。早产儿UGT的活性更低,因此更容易出现黄疸。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某些疾病可能导致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出现问题,如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等,但相对较少见。
肠肝循环增加
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这种酶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非结合胆红素,使得肠道内的非结合胆红素增加,重吸收进入体内,导致肠肝循环增加,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胎便排出延迟:胎便中含有较多的胆红素,若胎便排出延迟,会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例如,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如果胎便排出时间较晚,可能会导致黄疸程度相对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