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具高致残、致死率,对神经系统功能有运动、感觉、认知、语言等多方面影响,病情进展迅速且易并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还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就医治疗很重要。
一、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如无法自行穿衣、行走等。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约半数以上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这与脑血管病变导致相应的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受损有关。
感觉功能障碍:可出现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对痛觉、温度觉等感觉的感知能力下降,增加了受伤的风险,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烫伤等。
认知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计算力下降等认知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能力。有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病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约30%-5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
语言功能障碍:表现为失语症,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患者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意愿或理解他人的语言,给患者的沟通带来极大困难。
二、致死风险
病情进展迅速: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例如,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部血管堵塞范围大,会迅速引起颅内压急剧升高,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脑疝形成,而脑疝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并发症危及生命:患者常并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肺部感染可导致患者呼吸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深静脉血栓形成若脱落形成肺栓塞,也会迅速导致患者死亡。据统计,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达30%-50%,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年龄因素:老年人患急性脑血管病的风险更高,且病情通常更为严重。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加。例如,6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人群。同时,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恢复相对困难。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男性患急性脑血管病的风险略高于女性,但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围绝经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发生破裂出血或堵塞,引发急性脑血管病。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酗酒可导致血压波动、血脂升高,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几率。有研究显示,长期吸烟者患急性脑血管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2-3倍。
病史因素:本身有脑血管病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例如,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的患者,若未得到有效治疗,约1/3会发展为脑梗死。同时,有心脏病史,如心房颤动的患者,容易形成心房附壁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堵塞脑血管,引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严重性体现在多方面,且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就医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