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2
9881次浏览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和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层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眩晕和头昏不同,后者表现为头重脚轻,步态不稳。临床上按眩晕的性质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存在自身或对外界环境空间位置的错觉为真性眩晕;而仅有一般的运动感,并无对自身或外界环境空间位置错觉为假性眩晕。按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将眩晕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前者由前庭系统病变造成,后者由前庭系统以外病变造成。治疗:一、病因治疗前庭功能尚属可逆损害性眩晕,这一类预后较好,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一旦病因解除,眩晕消失,前庭功能可恢复。前庭功能一次性损害不可逆性的眩晕症,如化脓性迷路炎,病因虽除,迷路或前庭功能完全破坏,前庭功能不能恢复,需依靠前庭中枢代偿消除眩晕。病因难治的前庭功能波动性损伤或不可逆性损害,如动脉硬化或高血压造成的眩晕,治疗效果差,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二、对症治疗1、眩晕发作时保守治疗,选择最舒适的体位,防止声光刺激,解除思想顾虑。2、前庭神经镇静剂,像异丙嗪、地西泮等。3、防止呕吐制剂,如阿托品、山莨菪碱。4、利尿及脱水药速尿,如甘露醇等。5、血管扩张剂,如银杏叶提取物等。6、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7、维生素类。8、吸氧。三、其他治疗眩晕症病因复杂,涉及学科广泛,但有些眩晕疾病(如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可经过复位治疗,达到痊愈,治疗效果好。手术治疗眩晕类疾病,必须有明确定位诊断和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