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07
6405次浏览
药物外渗或者静脉炎,一旦发生,病人医生应当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推注或者滴注,并在拔针之前尽量抽出外渗的药物,经过原静脉通路注入,或者在外渗局部,皮下注入相应的拮抗药物,对外渗部位剧烈疼痛,采用对症治疗。评估并记录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等等。病人应当也采取相应的积极的措施,包括:第一,尽量防止对外渗局部实施压力,避免外渗药物进一步扩散。第二,发生药物外渗后,病人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第三,将患肢抬高,24到48小时,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部组织肿胀。第四,局部热敷能够促进血管扩张,加速化疗药物的吸收。第五,局部冷敷可以减少化疗药对血管的刺激。第六,还应及时合理的活动关节,防止关节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