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2434次浏览
要想知道伤寒是怎么引起的,首先要了解其含义。西医临床上的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典型病例持续发热,相对缓慢,神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中医临床所称的“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患者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所引起的急性热病,也就是一切外感热性病的总称。正如《难经.五十八难》里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有不同。”这里所说的“伤寒有五”的伤寒二字就是指的广义伤寒。而狭义伤寒,是单指外感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是《难经.五十八难》所说“伤寒有五”之中包括的五病之一的伤寒,是《伤寒论》太阳病的范畴,是一个独立的病证,也就是伤寒论原文,第三祭所说的“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呃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比如说这种伤寒临床的表现有恶寒发热,身体疼痛,脉紧这样一组症状,也就是“外寒证”,即狭义伤寒。而至于现代医学中因感染伤寒杆菌所引起的伤寒、副伤寒与中医所说的狭义伤寒名同而实异,倒是与温病学中的湿温颇为近似,属于广义伤寒的范畴。所以从上面概念阐述可以看出,其实西医说的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中医说的广义伤寒是风寒暑湿燥火引起的临床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则是单指外感寒邪引起的“外寒证”。临床辨证多指狭义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