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推荐
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发现,进行乙肝相关疾病的自测。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慢性传染性的肝病,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为乙肝病毒长期的感染,会通过持续的肝脏损伤导致肝病的进展,部分病例有可能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应该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一部分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所以很容易造成疾病的疏漏,部分病例会出现相对特异的表现。所以要根据表现做好自我检测,及时的就诊,及时的明确病情。比如一般的人群出现肝区不适、乏力、食欲下降、厌油、尿黄等症状时,应该考虑存在着肝脏的损伤问题。
另外一部分人群可能会表现为出血倾向或者出血的表现,尤其是经常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都要考虑来自于肝脏方面的疾病。对于一般人群,尤其是密切接触的人群中有乙肝病毒感染者,要高度警惕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
出现以上症状时,需要及时的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包括乙肝5项,肝功能等,明确具体病情,虽然这些症状是肝脏损伤的表现,对于乙肝特异性比较差,也就是虽然出现症状,并不是一定是乙肝疾病,但有一定提示作用,至少说明有可能是肝脏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的明确具体的病情,进一步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