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康>科普视频 >三甲科主任 >胰腺炎能否发展为癌症

胰腺炎能否发展为癌症

视频内容

急性胰腺炎是不会发展为癌症的,慢性胰腺炎,大概有10%的病人可以发展为胰腺癌,因此我们要重视慢性胰腺炎的治疗。

其实慢性胰腺炎的发生,最主要的就两个问题,一个是胆道的疾病,一个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的酗酒。与其及时的治疗,预防癌变,不如提前预防慢性胰腺炎的发生。

慢性胰腺炎是典型的一种预防大于治疗的疾病,胆道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治疗,其实好多人有长期酗酒的不良生活习惯。

得了慢性胰腺炎以后再寻求治疗手段,再预防癌变,就像人说是再好的假肢,都不如原来的病腿好。

所以说我觉得胰腺炎的恶变是要预防。

发布于 2019-04-24   浏览3.63万次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王少峰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长期酗酒、胆道疾病等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日常生活中需注意戒酒、饮食调整、控制血糖等。慢性胰腺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愈方法,主要通过积极治疗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以下是关于慢性胰腺炎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答: 1.慢性胰腺炎的病因有哪些? 长期酗酒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 胆道疾病是我国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其他病因包括高脂血症、高钙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慢性胰腺炎有哪些症状? 腹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位于上腹部,可放射至背部、双侧季肋部。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症状。 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可导致糖尿病。 3.如何诊断慢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如上腹部疼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等。 实验室检查:如血淀粉酶、脂肪酶、血糖等。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 病理学检查:经皮细针抽吸(PTC)或手术获取胰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金标准。 4.慢性胰腺炎如何治疗? 病因治疗:如戒酒、治疗胆道疾病等。 对症治疗:包括止痛、补充消化酶、控制血糖等。 内镜治疗:对于胰管结石、胰管狭窄等可采用内镜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5.慢性胰腺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戒酒:避免饮用任何含酒精的饮料。 饮食调整:遵循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避免暴饮暴食。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定期复查:包括胰腺功能检查、腹部超声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6.慢性胰腺炎有哪些并发症? 胰腺假性囊肿:可压迫周围组织,导致腹痛、腹胀等症状。 胰腺脓肿:可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 慢性胰腺炎相关性糖尿病:可导致血糖升高,需要长期治疗。 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患者患胰腺癌的风险高于正常人。 7.慢性胰腺炎可以治愈吗? 目前慢性胰腺炎尚无特效的治愈方法。 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提高。 关键信息:慢性胰腺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不全。其病因包括酗酒、胆道疾病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戒酒、饮食调整、控制血糖等。慢性胰腺炎可能会并发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糖尿病和胰腺癌等,目前尚无特效的治愈方法,但通过积极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体重下降、腹泻等,诊断方法有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胰腺功能检查,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和管理方法包括预防胆道疾病、控制体重、避免饮酒和定期复查。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可导致胰腺组织和功能的不可逆损害。以下是关于慢性胰腺炎的一些重要信息: 主要需求: 1.了解慢性胰腺炎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2.寻求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3.关注慢性胰腺炎的预防和管理。 核心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管理 分点解答: 1.慢性胰腺炎的症状: 腹痛:上腹部疼痛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通常在进食后加重,可放射至背部。 体重下降:由于胰腺分泌功能不足,导致消化不良和营养吸收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 腹泻:脂肪泻是慢性胰腺炎的常见症状,由于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不足,导致脂肪消化不良。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2.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检查胰腺酶的水平,如淀粉酶和脂肪酶。 影像学检查: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胰腺的形态和结构。 胰腺功能检查:如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和内分泌功能试验,评估胰腺的分泌功能。 3.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饮食调整:避免饮酒和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药物治疗:使用止痛药、胰酶替代治疗、抗生素等药物缓解症状和治疗并发症。 内镜治疗:对于胰管结石、狭窄等并发症,可通过内镜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胰腺切除术。 4.慢性胰腺炎的预防和管理: 预防胆道疾病:积极治疗胆道感染和结石,预防胰腺炎的发生。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避免饮酒:酒精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避免饮酒。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胰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关键信息: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对于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如果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高发人群包括胆道结石患者、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长期酗酒者、高脂血症患者、有遗传因素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及其他可能导致胰腺损伤的因素。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囊或胆管结石等胆道疾病导致的慢性胰腺炎。以下是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高发人群: 1.胆道结石患者:胆结石、胆道感染等胆道疾病是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长期存在胆道梗阻和炎症,可能导致胰腺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进而引发慢性胰腺炎。 2.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囊切除术后,胆汁的排泄和生理功能会发生改变。如果胆道存在残留病变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可能增加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风险。 3.长期酗酒者: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胰腺损伤和炎症,增加患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几率。 4.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脂质水平过高,特别是甘油三酯升高,可影响胰腺的血液循环和功能,增加胰腺炎的发生风险。 5.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性疾病可能增加患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风险。 6.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如果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如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术后等,胆汁反流可能对胰腺产生刺激和损伤,增加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几率。 7.其他因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胰腺外伤、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生有关。 对于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高发人群,应特别关注胆道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腹部超声、肝功能等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胆道疾病。同时,应避免长期酗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已经诊断为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应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以预防疾病的进展和复发。如果出现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有胆道结石、胆囊切除术后等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胰腺问题。对于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怎么治疗胆源性慢性胰腺炎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包括去除病因(手术去除胆囊或胆管结石)、控制炎症(药物)、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和预防复发(饮食调节、避免饮酒等)。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是由于胆囊或胆管结石引起的胰腺炎症反复发作,导致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损害的慢性疾病。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去除病因:对于胆源性慢性胰腺炎,去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如果存在胆囊或胆管结石,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胆囊或取出胆管结石,以避免结石再次进入胰腺管,引起胰腺炎发作。 2.控制炎症: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还需要使用药物控制胰腺炎的炎症反应。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营养支持:由于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功能受损,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因此需要进行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的方法包括口服营养、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4.治疗并发症: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等并发症。如果出现这些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穿刺引流等。 5.预防复发: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患者需要注意预防复发。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饮酒等。定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可以有效预防复发。 总之,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炎症控制、营养支持、并发症治疗和预防复发等方面。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饮酒等,以预防复发。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怎么检查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检查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下的组织活检及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血尿淀粉酶等指标可能会有所异常。 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如粪便脂肪定量、胰功肽试验等,有助于评估胰腺的外分泌功能。 2.影像学检查: B超:可初步了解胰腺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CT:能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的细节,包括胰腺实质、胰管等情况,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胰腺和胆道的病变显示更为清楚。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可直接观察胆管和胰管的情况,对胆道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下的组织活检:对于疑似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或存在胆道梗阻的患者,可通过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4.其他检查: 超声内镜检查:可用于评估胰腺实质内的病变。 胰腺功能试验:如胰岛素耐量试验、C肽释放试验等,可了解胰腺的内分泌功能。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于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患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胆道情况,如胆囊结石、胆管扩张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可能会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安排。 总之,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检查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果怀疑有胆源性慢性胰腺炎,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怎么预防
预防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建议包括: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控制体重、调整饮食、定期体检、治疗其他疾病、避免药物滥用和注意生活细节。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囊或胆管结石等胆道疾病导致的胰腺炎症和纤维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是预防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一些建议: 1.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患有胆囊或胆管结石等胆道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手术是治疗胆道疾病的有效方法,可彻底去除结石,预防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生。 2.控制体重:肥胖是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之一。保持健康的体重,可降低患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风险。 3.调整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油、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此外,还应避免饮酒和吸烟,这些都可能导致胰腺损伤。 4.定期体检:有胆道疾病家族史、肥胖、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胆道疾病。 5.治疗其他疾病:某些疾病,如高脂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导致胰腺损伤,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6.避免药物滥用: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导致胰腺损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7.注意生活细节: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总之,预防胆源性慢性胰腺炎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患者应积极治疗胆道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预防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生。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有哪些症状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常见症状有腹痛、消化不良、黄疸、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等,还可能出现发热、寒战、体重下降等症状。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是由于胆囊或胆管结石反复刺激胰腺,导致胰腺反复发生炎症,进而出现胰腺纤维化、胰管扩张、胰管结石等改变的一种疾病。以下是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常见症状: 1.腹痛:腹痛是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通常位于上腹部,可放射至背部或肩部。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多在进食后加重,尤其是油腻食物后。 2.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3.黄疸:如果结石堵塞胆总管,可能会导致胆汁淤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 4.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由于胰腺炎症导致胰腺分泌功能减退,患者可能会出现脂肪泻、腹胀、营养不良等症状。 5.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长期的胰腺炎症可能会导致胰岛细胞受损,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尿病。 6.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寒战、体重下降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有胆石症病史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CT、血尿淀粉酶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去除病因:积极治疗胆囊或胆管结石,以避免结石对胰腺的刺激。 2.控制炎症:使用药物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3.补充消化酶: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可能需要补充胰酶制剂,帮助消化。 4.调节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血糖水平。 5.手术治疗:如果胰腺病变严重,如出现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调整: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饮酒,避免暴饮暴食。 2.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减轻胰腺负担。 3.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如何护理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饮食管理(限制脂肪摄入、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补充蛋白质、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疼痛护理(疼痛评估、疼痛缓解、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心理评估、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并发症预防(感染预防、糖尿病预防、营养不良预防)。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管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等。以下是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要点: 1.饮食管理: 限制脂肪摄入: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分泌功能可能受到影响,脂肪消化能力下降。因此,需要限制脂肪的摄入,以避免脂肪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和腹泻。 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应保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适量补充蛋白质,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咖啡、浓茶等饮料,以免刺激胰腺分泌,加重病情。 少食多餐:由于患者的胰腺功能可能不够强大,因此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减轻胰腺的负担。 2.疼痛护理: 疼痛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等,以便及时进行疼痛评估。 疼痛缓解: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生活护理: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卧位、半卧位等,以减轻疼痛。 3.心理护理: 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如倾听、安慰、鼓励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4.并发症预防: 感染预防: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并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糖尿病预防:由于胰腺功能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因此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营养不良预防:由于患者的食欲可能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因此需要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注营养物质、口服营养补充剂等。 总之,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饮食、疼痛、心理和并发症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怎么诊断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包括上腹痛、消化不良、黄疸、胆道疾病等症状,B超、CT、ERCP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尿淀粉酶、胆红素、转氨酶、自身抗体等实验室检查。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患者常出现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黄疸。此外,还可能有胆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2.影像学检查: B超:可发现胰腺肿大、胰管扩张等改变。 CT或MRI: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的形态和结构,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可直接观察胰胆管的情况,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3.实验室检查: 血尿淀粉酶:可轻度升高,但不是特异性指标。 胆红素、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可反映胆道梗阻情况。 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有时可能需要进行多项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此外,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可能需要与其他胰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会关注患者的胆道情况,如有胆囊结石或胆道梗阻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胆源性慢性胰腺炎,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于有胆道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胆道疾病,以预防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生。
张如兰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好的快
通常没有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好的快的说法,但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需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避免做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暖,不宜进行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 患者可遵从医生的建议服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法莫替丁片、尼扎替丁胶囊等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消化液生成,减轻对胰腺的刺激。 3、手术治疗 患者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手术、开放手术、经皮穿刺引流术等方法进行治疗,维持胰腺正常功能,有助于减轻腹痛的现象。
马卫国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前列腺增生会发生癌变吗
前列腺增生没有癌变可能,前列腺增生是一个完全良性疾病,由于腺体增大,细胞数目增大,还有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前列腺本身体积增大,这是一个完全良性增生性疾病,只会导致患者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还有严重的急性尿潴留、血尿等症状,但是肯定不会恶变成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目前具体发病的原因未知,但可以明确和前列腺增生无关,前列腺癌在症状上比较隐蔽,主要是通过早期筛查,做直肠指诊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蒋国庆 主任医师
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
HPV16阳性会导致癌症
HPV16是最常见的高危型HPV病毒,50%以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都与HPV16感染有关。女性如果感染了HPV16,其患宫颈癌的风险明显增加,通常HPV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只有通过筛查才能发现是否存在宫颈病变,因此HPV16阳性还是比较严重的。如果查出来HPV16阳性,要引起高度重视。针对HPV16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或药物可以有效的予以治疗。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任何针对HPV16的治疗都是过度治疗,均不推荐使用,HPV16阳性转阴的关键在于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凭借自身良好的免疫力清除体内的HPV病毒。
石青 主任医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为什么患者应当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在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诊断肿瘤后,一是因为惧怕或不相信西医等原因,对手术、放化疗等有效的西医治疗一概拒绝,使自己在不经意中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二是拒绝中医中药治疗,认为西医解决问题快,只相信西医,对中医中药一概拒绝,甚至全盘否定,这都是错误的作法。正确的作法一是患者应该紧密的与医生合作,将自己的症状及检查报告交给掌握肿瘤知识的专科医生,由他们制定治疗方案,或手术,或放化疗或其他治疗,患者本人紧密配合,服从治疗。二是中医中药治疗也同样重要,且不要自作主张的自行选药,要带着病历资料找专科医生咨询、指导,帮助你选购最适合本人的抗癌中药。
王鹏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三甲
口腔溃疡出血是癌症
口腔溃疡出血不一定是癌症,也有可能是单纯的口腔粘膜破损出血,长时间吃过硬的食物硌伤口腔粘膜可以导致溃疡,此外口腔粘膜也不排除是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得了口腔溃疡,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癌症,但是出现恶变几率还是比较小。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是癌症
胃肠道间质瘤不是癌症,一般来讲,癌症是发生于上皮的肿瘤,而胃肠道间质瘤往往发生在胃肠道的间质细胞,或者说其前体细胞,是一种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另外,胃肠癌症是一种恶性的肿瘤,而胃肠道间质瘤仅仅是一种存在恶性潜能,存在一定转移率的肿瘤。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是癌症
胃肠道间质瘤不是癌症。胃肠道间质瘤和胃肠道癌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和癌症不同,胃肠道间质瘤一般是起源于间质细胞,或其前体细胞,而癌症一般起源于胃肠道上皮细胞。其次,典型的胃肠道间质瘤一般位于消化道黏膜基层或者固有肌层,而胃肠道的癌症一般起源于上皮,位于胃肠道的黏膜层。另外,胃肠道间质瘤仅仅是一种存在恶性潜能,存在一定转移率的肿瘤,而胃肠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