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康>科普视频 >三甲科主任 >听力障碍如何定义

听力障碍如何定义

视频内容

目前听力障碍定义主要根据纯音测听,纯音测听是听力障碍金标准,通常以500、1000、2000、4000,这4个频率平均听阈进行定义,当4个频率平均阈值大于25分贝,即可定义为听力障碍。

根据不同严重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小婴儿不能配合做纯音测听,可以选择脑干诱发电位阈值做听力损失程度判断。

发布于 2020-07-15   浏览4.85万次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邵剑萍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听力障碍的危害
听力障碍的危害有影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习惯称为耳聋。 1.人际关系:日常生活中难以与同学以及亲友正常谈话,常会因无法听清对方说话而造成误会,影响正常的社交和人际关系。 2.心理健康:由于听力障碍患者缺乏人际交往,性格变得孤僻、古怪,增加心理压力。 3.身体健康:听力障碍患者的语言辨别率和表达能力极度下降,更易出现早期痴呆症状。 听力障碍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平常需注意防范。若本身存在听力障碍也要积极对待,应向医生寻求专业指导。
邵剑萍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听力障碍早发现的原因有哪些
听力障碍早发现的原因是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有助于尽早解除听力障碍带来的不利影响,改善听力障碍的预后。 对于婴幼儿或儿童听力障碍,家长通过平时生活中的接触可以发现孩子对声音的反应是否异常,言语发育是否迟缓、言语功能是否障碍。对于新生儿若存在一些高风险因素,如胆红素血症、细菌病毒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儿等等,更应特别注意。 家长还应重点关注听力筛查结果,必要时定期复查听力。尽早发现,采取适当措施改善听力,将有助于言语功能发育。若发现太晚,错过了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后期即时干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对于成年人,也应早发现早治疗。听力障碍可能因为交流不畅,引起患者自卑,甚至拒绝沟通交流,变得内向沉默,影响性格,此外影响外界信息传入大脑,影响大脑活动,可能导致反应迟钝。
邵剑萍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如何判断婴儿听力障碍
婴儿在出生后3天内,国家要求要进行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一般进行初筛,采用耳声发射的检查手段。 如果不通过,要考虑以下原因。第一是耳道内异物残留,比如羊水,胎脂胎粪等,此时会导致传入声与传出声均受影响,从而导致假阴性。因此检查前要重视耳道的清理。第二就是中耳积液的可能。患儿积液存在,可能导致结果不通过。其次就是婴儿哭闹烦躁,或检查设备未良好的与耳道匹配等。最后,初筛不通过当然也要考虑耳聋可能。因此初筛不通过,要在42天再进行复筛。未通过复筛的婴幼儿,都应在3月龄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确保在6月龄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实施干预。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观察婴儿对声音的反应来辅助进行判断,正常婴儿对声源有方向定位能力,可以转头或目光寻找声源,或对声音有惊吓反应。
邵剑萍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听力障碍需要助听器吗
听力障碍者是否需要助听器取决于听力障碍的性质和程度。 助听器有一定的听力补偿范围,也有一定的缺陷。若为传导性听力下降,可发现外耳道堵塞、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炎症、鼓膜炎、中耳炎及其后遗症、听骨链固定、听骨链软连接、听骨链中断、先天性听骨链发育畸形造成的传导性听力损失,通过解除堵塞或手术重建传音系统可以恢复听力,若暂时不宜手术,可先佩戴助听器补偿听力损失,改善生活质量,择期手术;若为感音神经性聋,中重度聋可尝试助听器补偿,听力损失过重,超出助听器补偿范围,则需要根据情况选择别的助听装备进行治疗,如振动声桥、BAHA、骨桥或人工耳蜗等。助听器的验配也需要精准的听力测试和验配师反复的调试,才能达到最好的验配效果。验配环节中试戴很重要。
邵剑萍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什么是听力障碍
耳聋为人耳听觉功能损失的总称。体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或分析综合部位的任何结构或功能障碍,都可表现为听力不同程度减退,人们习惯把轻者称为重听,把重者称为聋。在临床上统称为聋病。 听觉丧失这种生理缺陷,阻隔了学习和社交的正常途径,给患者带来的不只是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困难,同时还伴有精神心理创伤。 因此,耳聋,不能只理解为一个感官功能的缺陷,必须注意言语接受与表达障碍,除影响学习与社交活动之外,还对人的思维方式、智能结构、精神心理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防聋和治聋问题,必须从社会心理医学的高度来认识,遵照循证医学的方法,动员科学技术及社会组织的能力去解决。
邵剑萍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听力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听力障碍的原因有传导性的、感音神经性的,病变可在脑干层面以下,也可在大脑、脑干等部位。 传导性聋治疗效果相对好,听力恢复可能更容易,如外耳道堵塞、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炎症、鼓膜炎、中耳炎及其后遗症、听骨链固定、听骨链软连接、听骨链中断、先天性听骨链发育畸形造成的传导性听力损失,通过解除堵塞或手术重建传音系统可以恢复听力; 感音神经性聋治疗效果相对欠佳,突发性耳聋通过及时的药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可能恢复,长期的轻中度甚至部分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根据程度不同可通过助听器、振动声桥、骨锚式助听器、骨桥改善听力; 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不伴内耳畸形及蜗后病变者,通过人工耳蜗植入可有效改善;若病变在脑干层面以下,通过听觉脑干植入可使听觉有所改善;若病因在大脑、脑干病变等部位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目前大多数无有效治疗方法恢复听力,可以采取手语训练。 总之,听力下降一旦发现,应尽早给予干预,以免影响生活言语功能。
邵剑萍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听力障碍的危害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听力能区分出几十万种声音差别,一旦出现了障碍,问题要比想象中的要严重,听不见汽车鸣笛则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听不见敲门声,不知道有客人来访;听不见电话铃声,则无法与亲朋交换信息;看电视听不清对话,就搞不明白前因后果。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听不见声音会使我们失去安全感。耳聋的问题更多的是沟通的问题,耳聋的危害更多的是有沟通障碍派生出来的危害。 由于长时间的沟通障碍,儿聋患者很容易走向性格极端,变得偏执多疑,会逐渐避开与他人交流,封闭自我,患者会逐渐被隔离于社会之外,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许多老年人听力下降后不愿意佩戴助听器,怕影响子女的工作与生活,而听不清别人说话,会增加老人的心理压力,继而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出现多疑、猜忌、心情抑郁等现象,久而久之还容易诱发老年痴呆症。
邵剑萍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听力障碍怎么预防
1.应用遗传学、生物芯片、蛋白质组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孕期、产期的妇幼保健,对胎儿、婴幼儿行听力筛选,力求对听力障碍进行早期预警与防治。 2.加强老龄人口听力保健研究,探求预防老年性聋的发生或延续其发生发展的新途径。 3.开展与听力保健相关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积极防治营养缺乏疾病,增加机体对致聋因素的抵抗能力。 4.加强与听力保健相关的职业病与劳动卫生学研究,降低环境噪声,规范防护措施。 5.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必须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力求用药小剂量、短疗程。同时加强用药期间的听力监测,一旦出现听力受损征兆立即停药并积极治疗。增强体质,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邵剑萍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儿童听力障碍早期症状有哪些
儿童听力障碍症状多样,根据听力障碍发生的阶段不同,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早期症状不同,语前聋可能对声反映弱、言语发育迟缓,语后聋可能会出现说话打岔、反复提问、声源定位差等。 若为新生儿听力障碍,属于先天性耳聋,在1岁以内家长可能发现患儿对声反应弱或差,循声定位能力差,言语功能发育迟缓,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在1岁半至2岁左右依旧仅会“妈妈”“爸爸”等一些简单叠词,无法准确用词描述事物或无法用简单句子描述事物等。 若为儿童期言语功能正常后出现的听力障碍,为语后聋,可能出现说话反复打岔、重复提问、爱用好耳听人说话或听电话,患耳声反应差,无法定位声源等等。 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听力问题,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后,尽快耳鼻喉科就诊专科评估,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及时解除听力障碍带来的不利影响,改善听力障碍的预后。
邵剑萍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儿童听力障碍如何关注
儿童听力障碍需要家长认识到儿童听力和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重视不同阶段儿童听力和语言发展程度。一旦发现孩子对声反应差或言语发育迟缓,就应当及时就医。 儿童听力障碍可由许多因素引起,如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及噪音因素、外伤等等。儿童听力障碍最重要的是及早发现、干预和治疗。一旦错过言语发育黄金时期,及时使用有效的助听装置,也难以完全恢复其言语功能。家长在婴儿发育时期,应当注意孩子对声音的反应是否正常,注意孩子发育是否迟缓,是在2~3岁内是否存在吐词不清或无法整句表达,无法建立正常言语体系,均应及时去耳鼻喉科专科就诊,评估听力状态。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关注初筛、复筛结果,若存在异常,三个月内行临床听力学评估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