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康>科普视频 >三甲科主任 >支气管源性囊肿生存率如何

支气管源性囊肿生存率如何

视频内容

我国在2001年1月到2011年11月期间共手术治疗的269名支气管源性囊肿的患儿。

在这269名患儿当中除一例术后死于呼吸衰竭之外,其他268名患儿术后均长期存活。

所以,支气管源性囊肿患儿家长不要过于担忧,只要及时就医治疗,患儿基本上可以百分之百得到治愈。

发布于 2020-07-18   浏览5.00万次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李忆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怎么办
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定期复查,手术治疗可切除囊肿,解除压迫,胸腔镜手术为常用术式,部分患者需定期复查,此外,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对于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定期复查。 手术治疗是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的目的是切除囊肿,解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手术方式包括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 对于一些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复查,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如果囊肿体积增大或出现症状,应及时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可能会发生恶变,因此,对于年龄较大、囊肿较大、囊壁增厚或有恶变倾向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此外,对于儿童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和心理支持,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总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定期复查,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定期复查,以提高治疗效果。
李忆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怎么治疗支气管源性囊肿
支气管源性囊肿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切除,术后需密切观察和护理,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需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定期复查,此外,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情况综合制定。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先天性肺部疾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下是关于支气管源性囊肿治疗的一些信息: 1.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主要方法。手术的目的是切除囊肿,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开胸手术和胸腔镜微创手术。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支气管源性囊肿的首选方法。 2.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情况。患者可能需要佩戴呼吸机或进行氧疗。医护人员会定期为患者更换敷料,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练习,以促进肺部复张和预防并发症。 3.并发症处理:支气管源性囊肿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气胸等。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4.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胸部X光或CT检查,以监测囊肿的复发情况和肺部的恢复情况。医生可能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5.注意事项:患者在术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患者应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物质,以预防肺部感染。 总之,支气管源性囊肿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囊肿的大小和位置、症状等因素。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术后需要密切护理和定期复查。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治疗应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以避免囊肿对肺部发育的影响。对于成年人,手术治疗应在权衡手术风险和收益后进行。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治疗的风险和收益,并根据个人情况做出决策。
李忆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支气管源性囊肿怎么检查
支气管源性囊肿可通过胸部X线、CT、MRI、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检查进行诊断,必要时还需进行病理检查。 支气管源性囊肿可以通过多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方式: 1.胸部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肺部是否有肿块或囊肿,但对于较小的囊肿可能不太敏感。 2.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诊断支气管源性囊肿具有重要价值。 3.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囊肿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 4.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支气管镜可以直接观察气道内的情况,对于诊断气道内的病变有很大帮助。同时,还可以进行活检,以明确囊肿的性质。 5.胸腔镜检查:对于疑难病例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胸腔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直观地观察胸腔内的情况,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6.病理检查:通过对囊肿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囊肿的类型和性质,为诊断提供最终依据。 这些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确保准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有呼吸道症状的患儿,支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断可能需要更为详细的检查。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检查方法的选择需要权衡利弊,以确保胎儿的安全。 如果你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支气管源性囊肿,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检查方案。
李忆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什么是支气管源性囊肿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胚胎时期气管支气管树发育异常导致,可引起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道症状,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由于胚胎时期气管支气管树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的部分组织被隔离并逐渐形成囊肿。以下是关于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一些详细信息: 1.病因: 胚胎发育异常: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气管和支气管的发育受到影响,导致部分组织未能正常融合或分离不完全,形成囊肿。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性疾病可能增加患支气管源性囊肿的风险。 2.症状: 呼吸道症状:囊肿可能导致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道症状,尤其在儿童中更为常见。 肺部感染:囊肿容易并发感染,引起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咯血等症状。 3.诊断: 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CT等检查可发现肺部的囊性病变,有助于诊断。 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气道内情况,并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其他检查:可能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基因检测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4.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囊肿或有明显症状的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可完全切除囊肿,并尽量保留正常的肺组织。 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定期观察,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5.预后: 大多数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经过治疗后预后良好。 术后需要注意休息和恢复,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6.预防: 目前尚无特效的预防方法。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保健,避免感染和接触有害物质,以减少胎儿发育异常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支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如果怀疑有支气管源性囊肿或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关检查,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李忆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支气管源性囊肿怎么诊断
支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断方法包括胸部X线、CT、MRI、支气管镜和病理检查,综合判断可确诊,专业医生诊断治疗。 支气管源性囊肿多为良性病变,但也有恶变的可能,以下是支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断方法: 胸部X线检查: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CT检查:可清楚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用于诊断支气管源性囊肿。 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气道内情况,有助于发现囊肿。 病理检查:是诊断支气管源性囊肿的金标准,通过对囊肿壁组织的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在诊断支气管源性囊肿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有呼吸道症状的患儿,应高度怀疑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可能。此外,对于成年人,尤其是有长期吸烟史或呼吸道疾病史的患者,也应注意排查支气管源性囊肿。 需要注意的是,支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断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李忆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支气管源性囊肿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支气管源性囊肿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有家族遗传史、免疫系统功能低下、长期吸烟、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为高危人群。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下是一些支气管源性囊肿的高发人群: 1.儿童和青少年:支气管源性囊肿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 2.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支气管源性囊肿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那么其子女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3.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等,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从而增加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发病风险。 4.长期吸烟的人群:长期吸烟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从而增加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发病风险。 5.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从而增加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发病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发病原因还不完全清楚,但是通过避免上述高危因素,可以降低发病的风险。如果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李忆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支气管源性囊肿如何护理
支气管源性囊肿的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饮食护理、口腔护理、休息与活动、心理护理和定期复查。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来源于胚胎时期的气管支气管树,可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的各个部位,以纵隔和肺门多见。支气管源性囊肿多为良性病变,但也有恶变的可能。因此,对于支气管源性囊肿的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护理和观察。以下是支气管源性囊肿的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术后可能会因为痰液黏稠、咳嗽无力等原因导致呼吸道堵塞,需要定时翻身、叩背、吸痰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3.饮食护理:患者术后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普食。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4.口腔护理:患者术后由于插管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口腔不适,需要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5.休息与活动: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待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下床活动。活动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 6.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可能会因为对疾病的担忧、对手术效果的不确定等原因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7.定期复查:患者术后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胸部X线、CT等检查,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总之,支气管源性囊肿的护理需要全面、细致、耐心,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才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情恢复。
李忆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支气管源性囊肿有哪些症状
支气管源性囊肿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等)、胸痛、发热及其他症状(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或误诊。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先天性肺部疾病,可发生于纵隔、肺内等部位。以下是支气管源性囊肿可能出现的症状: 1.呼吸道症状: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囊肿可能压迫气道,导致呼吸道狭窄或阻塞。 2.胸痛:囊肿增大可能牵拉或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胸部疼痛。疼痛可能为隐痛或钝痛,也可能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 3.发热:如果囊肿发生感染,可出现发热症状。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反复肺部感染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支气管源性囊肿的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儿童或青少年,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支气管源性囊肿的治疗,主要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症状等因素来决定。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保守观察等。对于有症状的囊肿,通常建议手术治疗,以去除囊肿,缓解症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李忆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呼吸衰竭的原因
根据呼吸衰竭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五类: 1.通气性呼吸衰竭: 定义:由于肺部疾病或呼吸肌无力等原因,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 原因: 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气肿、哮喘等,可导致肺泡弹性降低、气道狭窄或阻塞,从而影响通气功能。 呼吸肌无力:如神经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等,可导致呼吸肌无力,影响呼吸运动。 呼吸抑制药物:某些药物如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通气不足。 2.换气性呼吸衰竭: 定义:由于肺部病变或肺血管病变等原因,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出现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 原因: 肺部病变:如肺不张、肺实变、肺水肿等,可影响气体交换。 肺血管病变:如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可导致肺动脉血流减少,影响气体交换。 弥散障碍:如肺泡膜增厚、肺泡毛细血管床减少等,可导致气体弥散障碍。 3.肺泡通气不足: 定义:由于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无力或胸廓疾病等原因,导致肺泡通气量不足,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原因: 呼吸中枢抑制:如颅脑损伤、脑炎、安眠药中毒等,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肺泡通气不足。 呼吸肌无力:如重症肌无力、低钾血症等,可导致呼吸肌无力,影响呼吸运动。 胸廓疾病:如胸廓畸形、多发性肋骨骨折等,可限制胸廓活动,影响呼吸。 4.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定义:由于肺部病变如肺泡萎陷、肺实变等,导致部分静脉血未经过气体交换直接流入动脉,造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原因: 肺部病变:如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水肿等,可导致肺泡萎陷或实变,增加了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 肺血管病变:如肺血管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增加了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 5.氧耗量增加: 定义:在某些情况下,如寒战、高热、呼吸困难等,机体耗氧量增加,但肺泡通气量不能相应增加,导致缺氧。 原因: 发热:体温每升高1℃,氧耗量增加约10%。 寒战:剧烈寒战可使氧耗量增加达50%左右。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导致呼吸加深加快,增加氧耗量。 其他:如抽搐、剧痛等也可增加氧耗量。 总之,呼吸衰竭的原因复杂多样,不同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治疗方法也不同。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的发生,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李忆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呼吸衰竭有哪些表现
呼吸衰竭按照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表现如下: 1.急性呼吸衰竭 主要表现是低氧血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如: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如:嗜睡、昏迷、烦躁等)、循环系统表现(如: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消化及泌尿系统表现(如:严重者对肝肾功能有损伤,可能出现血尿、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2.慢性呼吸衰竭 多由支气管肺疾病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神经症状(如:失眠、躁动、夜间失眠而白昼嗜睡、神经淡漠等)、循环系统(皮肤充血、温暖多汗、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搏动性头痛等)。 急慢性呼吸衰竭症状比较相似,无法自行分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鉴别并积极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或诱发其他并发症。
陈淑娟 主任医师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三乙
肺心病和慢性呼吸衰竭有关系吗
临床上有一种疾病称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长期慢性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导致肺血管出现缺血、缺氧性收缩、痉挛。肺血管长期缺血缺氧以后,就会出现血管内皮破坏、血管增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首先会表现出右心室肥厚、增大,最后病人会出现心脏功能衰竭。患者在原有慢性咳嗽、咳痰的基础之上,会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慌、气短。另外病人可能会出现颜面部、双下肢浮肿,表现为腹胀、乏力、食欲减退,夜间平卧后呼吸困难,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腹水、胸水等症状。
陈淑娟 主任医师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三乙
呼吸衰竭严重吗
呼吸衰竭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因为机体进行组织器官要进行正常代谢,离不开氧。出现缺氧或者高碳酸血症,组织器官代谢发生障碍,重要的脏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比如大脑耐受缺氧,如果患者完全停止供氧4公分,大脑皮层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如果氧分压低于50mmHg,病人会出现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如果氧分压低于30mmHg,病人会陷入昏迷状态。如果氧分压低于20mmHg,病人大脑皮层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心脏方面,重要器官缺氧心跳会增快,心肌缺血,严重者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肝、肾等器官,都会相应发生改变。
陈淑娟 主任医师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三乙
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
慢性呼吸衰竭就是慢性疾病,引起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慢性呼吸衰竭一般在临床上都是慢性基础疾病引起,有一个逐渐逐步进展缓慢过程,所以机体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从慢性疾病发展到慢性呼吸衰竭,有一个比较漫长过程。病因一般像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还有一些职业病,像严重尘肺,还有一些像间质性肺纤维化,会造成慢性呼吸衰竭。另外还有一些病人做了胸廓手术或者是外伤以后,导致广泛胸膜增厚,还有脊柱一些毛病,脊髓侧索硬化症,这些脊柱畸形,都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常见病因。
戴一帆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1型呼吸衰竭和2型呼吸衰竭的区别
呼吸衰竭分为一型呼吸衰竭和二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分型需要依靠血气分析的结果来判断。一型呼吸衰竭氧分压小于6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分压小于50毫米汞柱。一般是由于换气功能障碍所引起。二型呼吸衰竭氧分压小于6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毫米汞柱,一般是因为通气功能障碍。两种类型的呼吸衰竭,相同点是氧分压都低于60毫米汞柱,不同点是二氧化碳分压不同。
戴一帆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一型呼吸衰竭和二型呼吸衰竭区别
一型呼吸衰竭和二型呼吸衰竭的区别,在于一型呼吸衰竭是属于低氧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一型呼吸衰竭氧分压小于60毫米汞柱,二级呼吸衰竭也是氧分压小于60毫米汞柱。一型呼吸衰竭二氧化碳分压有降低或者正常,一般是属于正常范围。二型呼吸衰竭的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毫米汞柱,而且二型呼吸衰竭,属于高碳酸性的呼吸衰竭。
戴一帆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一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一型呼吸衰竭以低压为主要表现,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明显降低,低于60毫米汞柱可以判断为一型呼吸衰竭。导致一型呼吸衰竭的病因多见于肺部感染、肺部外伤、气道阻塞等,出现一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会有明显的气喘、口唇粘膜紫绀。如果缺氧严重可导致其他器官受损,比如缺氧性脑病,可出现反应迟钝、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