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是腰椎间盘退变外力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致腰及下肢症状,好发20-50岁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等人群;腰椎管狭窄症病因分先天和后天后天与退变有关,中老年常见;腰椎滑脱症病因分先天发育不良、创伤、退行性变等,各年龄段可发病,临床症状有腰部疼痛,不同病症腰痛表现不同,还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特定神经根受压下肢放射部位,腰椎管狭窄症有间歇性跛行且症状相对轻,腰椎滑脱症神经根受压有相应下肢症状,少见但需重视的马尾神经受压症状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等对不同人群有影响。
一、腰椎病的分类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1.病因: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2.好发人群:多见于20-50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腰部外伤史者等为高危人群。
(二)腰椎管狭窄症
1.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腰椎管狭窄症主要与腰椎的退行性变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腰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等出现退变,如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等,导致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等空间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
2.好发人群: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女性相对男性发病率略低,长期腰部过度活动、劳损者易患。
(三)腰椎滑脱症
1.病因:分为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退行性变等原因。先天性因素如椎弓峡部发育不全等导致腰椎椎体间连接异常;创伤可引起椎弓峡部骨折等导致腰椎滑脱;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小关节退变等因素可引发退行性腰椎滑脱。
2.好发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退行性腰椎滑脱多见于中老年人,先天性腰椎滑脱在青少年中也有发生,女性在妊娠、分娩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腰椎病的临床症状
(一)腰部疼痛
1.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可表现为腰部酸痛或钝痛,有的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呈刺痛或刀割样痛,疼痛常于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2.腰椎管狭窄症:腰痛一般不太剧烈,常表现为下腰部酸痛、胀痛等,站立或行走较长时间后疼痛加重,蹲下或坐位休息后疼痛可减轻。
3.腰椎滑脱症:患者常出现下腰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因活动、劳累等因素而加重。
(二)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1.腰椎间盘突出症:当椎间盘突出压迫相应神经根时,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疼痛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底等部位,麻木可与疼痛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存在。例如,腰4-5椎间盘突出常压迫腰5神经根,引起小腿外侧及足背内侧的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腰5-骶1椎间盘突出常压迫骶1神经根,引起小腿后侧及足底的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2.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才能继续行走,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复发。同时,也可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类似,但程度相对较轻。
3.腰椎滑脱症:当滑脱导致神经根受压时,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疼痛和麻木的部位与神经根受压节段相关。
(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少见,但需重视)
1.表现:主要见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等情况,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2.特殊人群影响:对于老年患者,马尾神经受压可能会加重生活自理困难等问题;对于女性患者,可能影响生殖系统相关的神经功能,需特别关注早期症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