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包括刺激迷走神经法(含Valsalva动作、按压颈动脉窦、刺激咽部)、药物治疗(含腺苷、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电复律、导管消融治疗,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女性)的注意事项,刺激迷走神经法对不同人群有不同要求,药物治疗需考虑相应禁忌和人群特点,电复律要根据情况调整及考虑人群耐受,导管消融治疗有适应证及术后注意事项,特殊人群处理需综合评估各方面因素。
一、刺激迷走神经法
1.Valsalva动作: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此方法对成年人可能有效,但儿童需谨慎使用,因为可能会导致不适或其他风险。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用力屏气可能增加心脏负担,需评估后谨慎操作。
2.按压颈动脉窦:适用于成年人,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先按压一侧颈动脉窦,每次按压时间不超过5-10秒,若无效,间隔数秒后再按压另一侧,注意不能两侧同时按压,以免引起脑供血不足。但对于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需谨慎。
3.刺激咽部: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患者咽部,引起恶心、呕吐反射,可反射性地终止心动过速,但对于儿童,过度刺激咽部可能引起呛咳等不适,需轻柔操作。
二、药物治疗
1.腺苷: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用药物,通过阻滞房室结发挥作用,起效迅速,但作用时间短暂。适用于大多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但对于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需谨慎,因为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脏传导阻滞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心率和心律。
2.维拉帕米:为钙通道阻滞剂,可减慢房室结传导,终止心动过速。但对于心力衰竭、低血压、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禁用;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可能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3.普罗帕酮: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但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无起搏器保护)的患者禁用;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使用时需评估心脏功能,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三、电复律
1.同步直流电复律: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低血压、休克、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对于儿童,需根据体重等因素精确调整电复律的能量,低能量开始尝试,避免能量过高对心脏和身体造成损伤;对于老年人,需评估心脏功能和耐受情况,电复律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复发等问题。
四、导管消融治疗
1.适应证:对于频繁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治疗。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导管消融的治愈率较高。但对于儿童,需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手术风险相对成年人有所不同,需综合评估获益和风险;对于老年人,若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增加,需谨慎评估是否适合导管消融治疗。
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出血、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儿童术后需特别注意活动限制,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导管相关并发症;老年人术后需注意休息,定期复查,观察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处理需更加谨慎,非药物干预时要避免过度刺激引起不适;药物选择上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成年人不同,需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剂量调整;导管消融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权衡手术获益和风险。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综合评估心脏功能、肝肾功能等。例如,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电复律和导管消融治疗时要评估心脏和全身的耐受能力,降低手术风险。
3.女性:女性在妊娠期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治疗需更加谨慎,药物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非药物干预可能是更优先的选择;绝经后女性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心脏功能,在治疗时需考虑激素状态对心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