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尾部囊性占位是影像学检查中描述异常增生物性质的专业名词,通常是指受检者胰腺尾部出现了低密度病灶,而且已对周边的组织器官形成压迫,一般可分为非肿瘤性胰腺囊肿和肿瘤性胰腺囊肿。
1、非肿瘤性胰腺囊肿
非肿瘤性囊肿可细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其中真性囊肿大多为先天性囊肿,常为多发性,可合并肝囊肿、肾囊肿等。而假性囊肿则多是胰腺炎症和创伤所引起,囊肿包膜内部一般无上皮细胞。非肿瘤性胰腺囊肿在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通常较为良好,患者一般无需过于担忧。
2、肿瘤性胰腺囊肿
肿瘤性胰腺囊肿可细分为非黏液性囊肿和黏液性囊肿,其中非黏液性囊肿包括浆液囊腺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黏液性囊肿包括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黏液囊腺瘤等。肿瘤性胰腺囊肿有恶变的可能,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
一般假性囊肿和恶变率较低的浆液囊腺瘤可以选择进行保守观察,但出现腹部疼痛、体型消瘦、黄疸、恶心、呕吐、餐后饱胀等症状时,则需进行内引流术、囊肿及胰腺部分切除术、外引流术等治疗。而确认为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黏液囊腺瘤等恶变风险较大的囊肿时,需进行胰腺囊肿切除术、远端胰腺部分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