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婴儿缺铁性贫血是常见营养性疾病,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易疲乏等,多由先天不足、铁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快、铁丢失过多引起,通过血常规、血清铁蛋白等检查可确诊,治疗方法为去除病因、补充铁剂,预防可通过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等实现。
缺铁性贫血是婴儿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以下是关于婴儿缺铁性贫血的一些信息。
一、症状
1.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甲床最为明显。
3.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等。
4.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5.影响智力发育,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二、原因
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如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入量不足,这是导致婴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体重增加迅速,血容量增加,需铁量相对增加。如果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容易导致缺铁。
4.铁丢失过多,婴儿期慢性腹泻、反复感染等可导致铁丢失过多。
三、诊断
1.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小于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小于26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0.32。
2.血清铁蛋白检查,血清铁蛋白小于10μg/L。
3.铁剂治疗试验,口服铁剂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0g/L以上,提示为缺铁性贫血。
四、治疗
1.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纠正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治疗慢性腹泻等。
2.补充铁剂,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方法。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铁剂应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同时,可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3.输血治疗,一般情况下,婴儿缺铁性贫血不需要输血治疗。但如果贫血严重,出现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时,需要输血治疗。
五、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
2.及时添加辅食,如蛋黄、肝泥、肉末、动物血等,这些食物含铁丰富,且易吸收。
3.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避免食物过于单一,以保证铁的摄入量。
4.早产儿、低体重儿应及时补铁,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总之,婴儿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家长应引起重视。如果发现婴儿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婴儿的饮食结构,及时添加辅食,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