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了,还有胆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后仍可能患胆管结石,与胆囊结石残留、胆汁淤积、胆道感染等因素有关。胆管结石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黄疸、发热等,诊断需结合腹部超声、CT、MRCP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内镜治疗等,治疗后需注意饮食调整、定期复查、防治感染等。
胆囊切除术后发现胆管结石,可能会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以下是关于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结石的一些信息。
1.胆囊切除术后为什么还会得胆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结石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胆囊结石的残留:手术中可能无法完全清除胆囊内的结石,导致部分结石残留。
胆汁淤积:胆囊切除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胆汁淤积容易形成结石。
胆道感染:胆道感染是胆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因素:如胆管结构异常、饮食习惯等也可能增加胆管结石的发生风险。
2.胆管结石有哪些症状?
胆管结石的症状主要包括:
腹痛:常发生在右上腹,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黄疸: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
发热:胆管炎发作时可能会出现发热。
3.如何诊断胆管结石?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来诊断胆管结石,包括:
腹部超声:是诊断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可发现胆管内的结石。
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结石的位置和胆管扩张情况。
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功能是否受损。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在直视下观察胆管内情况,并进行取石等治疗。
4.胆管结石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包括:
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胆管结石患者。主要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明显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等。
内镜治疗:对于较小的胆管结石,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进行取石。
其他治疗:如体外冲击波碎石等也可用于治疗胆管结石。
5.胆管结石治疗后需要注意什么?
胆管结石治疗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调整:术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低脂、高维生素的饮食。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定期复查: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腹部超声、肝功能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结石复发或其他问题。
防治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预防胆道感染。
其他: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总之,胆囊切除术后发现胆管结石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结石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