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昏迷
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等,各型肝硬化是最常见病因,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诱因,治疗需消除诱因、减少肠内毒物生成吸收、促进有毒物质代谢、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等,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1.病因:
各型肝硬化是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的原因。
门体分流性脑病主要见于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术。
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肝癌等也可导致肝性脑病。
急性肝衰竭导致的肝性脑病称急性肝性脑病,其发病急,预后差。
2.诱发因素: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最常见的诱因。
高蛋白饮食。
大量排钾利尿和腹腔放液。
催眠镇静药、麻醉药、抗抑郁药、扩血管药等可诱发肝性脑病。
感染、低血糖、便秘、尿毒症、外科手术、麻醉等也可诱发肝性脑病。
3.治疗:
消除诱因:如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减少肠内毒物生成和吸收:
饮食:开始数日禁食蛋白质,神志清楚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以植物蛋白为主。
灌肠或导泻:清除肠内积食、积血,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保持大便通畅。
促进有毒物质代谢:
谷氨酸钾、谷氨酸钠:可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而降低血氨。
精氨酸:可促进尿素循环,从而降低血氨。
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支链氨基酸可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抑制大脑中假性神经递质的形成。
其他:如氟马西尼可拮抗苯二氮?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醒脑静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
4.预后:
肝性脑病的预后与病因、诱因、肝功能储备、治疗措施等有关。
急性肝性脑病的预后较差,慢性肝性脑病的预后相对较好。
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合理饮食等有助于改善预后。
需要注意的是,肝性脑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因、肝功能、诱因等。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了肝昏迷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