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且往往难以根治,其中肠结核是肠道疾病里比较高发的一种。由于肠结核是慢性疾病,常被人们所忽视,其通常由分支杆菌感染引起,患者多会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而对此病症的治疗必须明确病因后再进行。以下来详细介绍引发肠结核的五个病因。
一、细菌感染
胃肠道遭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会导致肠结核病症出现。比如一些肺结核病人吞咽自己的痰液,当痰液进入肠道时,就可能感染肠道,引发肠结核。
二、患有肠道疾病
肠道作为人体消化器官,通常有大量内容物。当患有肠道疾病时,内容物易出现生理性潴留,长时间在肠道内堆积便容易诱发肠结核,并且肠结核是肠道疾病的并发症之一。
三、食用未严格消毒的乳制品
在肠结核患者中,有90%是因人型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而有一部分是因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引起。一些未消毒的乳制品中可能带有牛型结核分支杆菌,若病人免疫力低下,长期饮用这类乳制品就会引发肠结核。
四、胃功能出现问题
胃部会沉积大量食物,这些食物本身携带众多细菌。若胃部出现问题,会使胃部的胃黏膜和胃酸抵抗病菌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肠结核病出现。
五、接触肠结核病人
肠结核本身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如果经常和肠结核病人一起吃饭或使用其个人物品,都有可能感染结核杆菌,病毒会潜伏在体内,当身体免疫力低时就会引发肠结核病症。
根据上述内容可了解引发肠结核的原因,所以为预防疾病发生,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接触结核病人时要做好隔离,最好不要触碰结核病人用过的物品。平时生活中要注重多运动,增强自身体质,提升免疫力,这样能有效避免病症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