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和昏迷期四期。
1.前驱期:表现为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缓慢。可有扑翼样震颤,亦称肝震颤,嘱患者两臂平伸,手指分开时,可出现不自主的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历时数天至数周,有时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2.昏迷前期:表现为嗜睡、行为异常为主,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动作,如搭积木、用火柴杆摆五角星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很常见。多有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而被看成精神病。此期患者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等。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此期患者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
3.昏睡期:患者大部分时间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尚可应答,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等神经体征持续存在。脑电图异常明显。
4.昏迷期:患者昏迷逐渐加深,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由于患者不能合作,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和换气过度。脑电图明显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期是基于一般情况的描述,具体的临床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肝昏迷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如果怀疑有肝昏迷,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