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心肌病临床表现
扩张性心肌病临床表现分早期、典型及其他阶段。早期包括无症状期,患者心脏有结构和功能改变但无明显不适,心脏超声可发现左心室扩大等,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轻微症状期患者活动后气短、乏力,易被老年人及有基础病患者忽视。典型表现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咳嗽咳痰等,还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影响;心律失常相关症状有心悸、头晕等,老年人及有脑血管病史者更易出现严重症状。其他表现有血栓栓塞症状,因心脏扩大易形成血栓,老年人、长期卧床及有房颤病史者风险大;部分患者有胸痛,原因多样,年轻人易受心理影响,有冠心病史者难鉴别。
一、早期临床表现
1.无症状期:此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觉,但心脏已经开始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发现心脏扩大,尤其是左心室扩大,射血分数可能有所下降。这一时期患者往往难以察觉病情,可能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年轻人由于身体机能较好,可能更难感知到轻微的心脏异常;而长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速病情进展。
2.轻微症状期: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短、乏力等症状。活动耐力下降,比如以前能轻松爬几层楼梯,现在爬一两层就会感到气喘吁吁。这些症状在老年人中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因为他们本身身体机能下降,活动能力也会有所减退,容易将这些症状归咎于年龄增长。同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的患者,可能会认为这些症状是原有疾病导致的,从而延误对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
二、典型临床表现
1.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即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需要坐起才能缓解;严重时会出现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只能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储备较差,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症状。女性患者可能对呼吸困难的耐受性相对较差,症状表现可能更明显。
水肿: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早期可能表现为脚踝部水肿,按压后会出现凹陷,休息一夜后可能会减轻;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包括腹水、胸水等。水肿的发生与心脏功能减退,导致体循环淤血有关。长期站立、久坐等生活方式会加重下肢水肿。有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水肿症状可能会更严重,且治疗相对复杂。
咳嗽、咳痰:多为白色泡沫样痰,严重时可出现粉红色泡沫痰,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咳嗽、咳痰的症状可能与肺淤血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呼吸道感染诱发或加重。吸烟的患者呼吸道症状可能更明显,因为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容易引发感染。
2.心律失常相关症状:患者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头晕、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心悸表现为自觉心跳异常,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感觉。头晕和黑矇是由于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脑部供血不足。晕厥则是更严重的表现,提示脑部严重缺血。老年人由于脑血管弹性减退,对脑部供血不足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晕厥症状。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心律失常导致的脑部并发症风险更高。
三、其他临床表现
1.血栓栓塞症状:由于心脏扩大,心腔内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流栓塞到身体其他部位,如脑栓塞可导致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肺栓塞可引起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下肢动脉栓塞可导致下肢疼痛、发凉、苍白等症状。老年人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更大。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的患者,也容易形成血栓。有房颤病史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几率明显增加。
2.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压榨样痛。胸痛的原因可能与心肌缺血、心包炎等有关。年轻人出现胸痛可能会更紧张,影响其心理状态。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胸痛症状可能更难与原有疾病相鉴别,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