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低血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原因包括药物因素(胰岛素等使用过量,老人儿童对药物反应特殊)、饮食因素(长时间未进食、过度节食、胃肠道疾病等)、运动因素(剧烈或长时间运动未及时补充能量)、疾病因素(肝脏、肾脏、内分泌疾病影响血糖调节)、酒精因素(抑制肝脏糖原异生);治疗方法有非药物治疗(意识清醒者吃含糖食物,平时规律饮食等)、药物治疗(症状严重者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儿童注意剂量、老人密切观察血糖),并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给出了应对提示。
一、低血糖的原因
1.药物因素: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等使用过量会导致血糖降低。糖尿病患者如果未按时进食或运动量突然增加,同时又使用了这些药物,就更容易引发低血糖。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成年人不同,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慢,更易出现低血糖;儿童用药剂量不准确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2.饮食因素:长时间未进食或进食量过少,身体得不到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供应,血糖就会下降。过度节食减肥、空腹进行剧烈运动等情况都可能引发低血糖。对于生活不规律、经常错过饭点的人群,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更高。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食物消化吸收不良,也会影响血糖的稳定。
3.运动因素:剧烈运动或运动时间过长,身体消耗的能量增多,若没有及时补充能量,就可能导致低血糖。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期间、糖尿病患者运动前未调整好药物剂量或饮食,都容易出现低血糖。儿童和青少年在参加体育比赛或长时间户外活动时也需注意。
4.疾病因素:肝脏疾病会影响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导致血糖调节异常;肾脏疾病会影响胰岛素的代谢和排泄;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会影响激素分泌,进而影响血糖水平。有这些病史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大。
5.酒精因素:酒精会抑制肝脏糖原异生,减少血糖的生成。空腹大量饮酒时,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经常酗酒的人群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高。
二、低血糖的治疗方法
1.非药物治疗: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意识清醒的患者应立即吃一些含糖的食物,如糖果、饼干、果汁等,一般15分钟后症状可缓解。若15分钟后症状未缓解,可再次补充含糖食物。平时要注意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节食和空腹运动。运动前适当进食,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糖尿病患者要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和运动计划。
2.药物治疗:症状严重、意识不清的患者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常用药物有葡萄糖注射液等。儿童用药时要特别注意剂量的准确性,避免过量使用。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用药后要密切观察血糖变化。
3.特殊人群提示:
老年人:老年人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症状可能不典型,家人要多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老年人用药要谨慎,定期监测血糖,调整药物剂量。
儿童:儿童低血糖可能影响大脑发育,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运动情况。避免儿童空腹运动,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儿童用药要严格遵医嘱,防止剂量不准确。
孕妇:孕妇低血糖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少食多餐。定期产检,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和饮食、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外出时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和急救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