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心肌病临床表现如何
扩张性心肌病是以单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病因多样。其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从劳力性到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乏力、水肿、心悸、胸痛、头晕和黑矇等,且不同人群症状有特点,如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孕妇病情可能更严重、有基础疾病者症状受基础病影响。特殊人群治疗需注意,老年人要关注药物不良反应、鼓励适度活动;儿童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非药物治疗;孕妇要监测心脏和胎儿情况、考虑药物对胎儿影响;有其他基础疾病者要兼顾基础病治疗、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一、扩张性心肌病概述
扩张性心肌病是一种以单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病因多样,可能与感染、非感染的炎症、中毒、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早期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即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急促、费力的情况。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睡眠中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轻者数分钟后症状可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等。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需保持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年龄较大、有慢性肺部疾病史或肥胖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为明显,进展也相对较快。
2.乏力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种乏力在活动后会更加显著,且休息后缓解不明显。老年人身体机能本身较差,对乏力的耐受性更低,更易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
3.水肿
多从下肢开始出现水肿,表现为双侧下肢对称性的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出现腹水、胸水等。水肿的发生与心脏功能不全导致的体循环淤血有关。长期站立或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加重下肢水肿,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水肿可能更难控制。
4.心悸
患者可自觉心跳异常,如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心悸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引起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颤等。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对心悸的描述不够准确,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表现,如是否有突然的烦躁不安、面色改变等。
5.胸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闷痛、隐痛或压榨样痛。胸痛的原因可能与心肌缺血、心包炎等有关。有冠心病家族史或合并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胸痛症状可能更接近典型的心绞痛发作。
6.头晕和黑矇
当心脏泵血不足导致脑供血急剧减少时,患者可出现头晕,严重时可出现黑矇,甚至晕厥。这种情况在突然站立、快速变换体位或剧烈活动后更易发生。儿童和老年人对脑供血不足的耐受性较差,发生头晕和黑矇后更易发生摔倒等意外。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各器官功能储备降低,患扩张性心肌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且更容易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较弱,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较差。同时,应鼓励老年人适度进行活动,以不引起明显不适为度,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儿童
儿童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具有特异性,且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如活动量是否减少、是否有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在治疗方面,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孕妇
孕妇患扩张性心肌病时,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心脏负担本身就会加重,病情可能更为严重。孕期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和胎儿发育情况,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必要时需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4.有其他基础疾病者
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扩张性心肌病时要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例如,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以避免基础疾病加重心脏负担,影响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效果。同时,这些患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