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心肌病有什么表现
扩张性心肌病的症状表现多样,早期有活动耐力下降、乏力,前者是因心脏功能受损泵血不足,后者是组织器官缺氧缺营养;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劳力性、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水肿(下肢、腹水)、心悸,分别与心脏负担加重、体循环淤血、心律失常有关;其他表现有咳嗽咳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与肺部淤血、脑部供血不足相关。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需家长留意,孕妇患此病会增加孕期风险需密切监测,老年人症状易与其他疾病交织,诊断治疗复杂,家属要多关注并定期带其体检。
一、早期表现
1.活动耐力下降:扩张性心肌病早期,患者可能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如步行一段距离、爬楼梯等,会比以前更容易感到疲劳、气短。这是因为心脏功能逐渐受损,无法有效地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全身,以满足身体活动时的需求。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平时运动能力较好,但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活动耐力下降,需要警惕。而老年人本身活动量相对较少,这种变化可能不易察觉,需要家属多留意观察。
2.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乏力感也难以缓解。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生活方式上,如果患者平时工作劳累、压力大,可能会将乏力归咎于工作原因,从而延误病情。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乏力症状可能会与原发病的表现相互混淆,更需要仔细鉴别。
二、典型症状
1.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在体力活动时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劳力性呼吸困难的程度会逐渐加重,活动耐量进一步降低。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会明显感觉到工作时力不从心。肥胖者由于身体负担较重,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会更早、更明显地出现。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睡眠中突然因憋气而惊醒,需要坐起或站立一段时间后才能缓解。这是因为夜间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同时膈肌上抬,限制了肺部的扩张。老年人睡眠呼吸功能本身可能就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导致休息不好,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
端坐呼吸:病情严重时,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只能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不能平卧。这表明心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肺部淤血明显。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端坐呼吸可能会与肺部疾病的呼吸困难症状相互影响,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
2.水肿
下肢水肿:多从脚踝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这是由于心脏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中。长期站立或久坐的人群,如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教师等职业人群,下肢水肿可能会更明显。老年人由于下肢静脉回流功能较差,也更容易出现下肢水肿。水肿程度可轻可重,轻者表现为脚踝处轻度肿胀,重者可出现整个下肢甚至全身水肿。
腹水: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腹水。患者会感到腹部胀满,食欲减退。肝硬化等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腹水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与扩张性心肌病导致的腹水相鉴别。腹水的出现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预后相对较差。
3.心悸
患者会自觉心跳异常,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这是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年轻人可能对心悸比较敏感,而老年人可能由于感觉迟钝,对心悸的感知不明显。有心脏病家族史的患者,出现心悸症状时更要高度警惕扩张性心肌病的可能。生活中,精神紧张、大量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心悸症状,需要与疾病本身导致的心悸相区分。
三、其他表现
1.咳嗽、咳痰:由于肺部淤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痰液通常为白色泡沫样痰。严重时可出现粉红色泡沫痰,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吸烟人群本身呼吸道较为敏感,咳嗽、咳痰症状可能会更明显,且容易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混淆。
2.头晕、黑矇甚至晕厥:当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的症状。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较差,对脑部供血不足的耐受性更低,更容易发生晕厥。有低血压病史的患者,出现这些症状的风险更高。晕厥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摔倒受伤,需要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患扩张性心肌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食欲等。如果孩子出现烦躁不安、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2.孕妇:孕妇患扩张性心肌病会增加孕期风险。在孕期,心脏负担本身就会加重,扩张性心肌病可能会导致孕妇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孕妇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治疗和孕期管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继续妊娠。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扩张性心肌病的症状可能会与其他疾病相互交织,诊断和治疗相对复杂。家属要多关心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注意观察症状变化,定期带老人进行体检。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药物耐受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