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心肌病是怎么回事
围生期心肌病是指既往无心脏病史,于妊娠晚期至产后6个月内首次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心肌病,病因包括妊娠、免疫、多胎与高龄妊娠及其他如营养不良等因素,症状有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诊断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还需根据病情决定终止妊娠时机;不同人群(高龄、年轻孕妇,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多胎妊娠及有家族心脏病史孕妇)有不同影响和应对措施;预防方面要做好孕前评估、孕期保健和产后护理。
一、围生期心肌病的定义
围生期心肌病是指既往无心脏病史,于妊娠晚期至产后6个月内首次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肌病。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脏病,主要发生在女性怀孕和产后的特定时期。
二、围生期心肌病的病因
1.妊娠因素:怀孕后期孕妇的血容量会显著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同时,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如雌激素、孕激素等,这些激素可能对心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增加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风险。
2.免疫因素:妊娠可使机体免疫状态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心肌细胞,从而引发心肌损伤和炎症,最终导致心肌病。
3.多胎妊娠与高龄妊娠:多胎妊娠时,孕妇的心脏负担比单胎妊娠更重;高龄孕妇身体机能下降,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差,这两类情况都使得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几率升高。
4.其他因素:营养不良、长期酗酒、感染(如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生有关。有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B1等营养素会影响心肌的正常代谢,增加患病风险。
三、围生期心肌病的症状
1.呼吸困难:早期可能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即活动后出现气短、呼吸急促,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在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睡眠中突然憋醒,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
2.乏力、水肿: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同时,可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包括颜面部、腹部等部位。
3.咳嗽、咯血:部分患者会出现咳嗽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咯血,这是由于肺部淤血导致。
4.心悸、胸痛:患者可能自觉心跳异常,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感觉,还可能出现胸痛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刺痛或压榨样痛。
四、围生期心肌病的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妊娠史、分娩史,了解是否有上述提到的危险因素,如多胎妊娠、高龄妊娠等。同时,排除患者既往是否有心脏病史。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听诊心脏和肺部等。可发现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心音减弱、肺部啰音等体征。
3.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等,还可能有STT改变等心肌缺血的表现。
超声心动图:这是诊断围生期心肌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显示心脏扩大、心肌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等心肌受损的表现。
血液检查: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脑钠肽等,有助于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和心功能状态。
五、围生期心肌病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在产后,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足够的睡眠。
饮食调整:建议低盐饮食,减少钠盐摄入,以减轻水肿和心脏负担。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药物治疗
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等,可减轻体内水钠潴留,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症状。
血管扩张剂:如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强心药物:如地高辛等,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3.终止妊娠时机:对于病情较轻且胎儿可存活的患者,可在严密监测下继续妊娠至足月;若病情严重,危及孕妇生命,应在评估后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需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决定,如剖宫产或阴道分娩。
六、围生期心肌病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年龄因素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围生期心肌病后,心脏功能恢复相对较慢,预后可能较差。在孕期应更加密切地监测心脏功能,定期进行产检和心脏相关检查。产后要延长休息时间,避免过早进行体力活动。
年轻孕妇:年轻孕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心脏储备功能较强,但也不能忽视病情。一旦确诊,同样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休息,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生活方式因素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的孕妇更容易发生围生期心肌病,患病后应及时调整饮食,增加营养摄入,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挑食、节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吸烟、酗酒:吸烟和酗酒会加重心肌损伤,不利于病情恢复。患者应戒烟戒酒,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
3.特殊人群风险及注意事项
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本身心脏负担重,发生围生期心肌病后病情可能更严重。在孕期要加强产检,注意休息,必要时提前住院观察。产后要密切关注心脏功能变化,积极配合治疗。
有家族心脏病史的孕妇:这类孕妇发生围生期心肌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孕期应告知医生家族病史,进行更详细的心脏评估。产后也需要长期随访,监测心脏功能。
七、围生期心肌病的预防
1.孕前评估:有心脏病家族史、多胎妊娠计划、高龄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在孕前应进行全面的心脏评估,了解心脏功能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适宜妊娠。
2.孕期保健:孕期要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营养不良。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压、体重、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3.产后护理:产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从事体力劳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产后复查,包括心脏检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