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小儿结核病时,通常需要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涂片和培养、X线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等检查,必要时还需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病理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通过在皮肤内注射结核菌素来判断是否感染过结核菌。结果通常在48至72小时后观察。若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为阴性,5至9毫米为弱阳性,10至19毫米为阳性,20毫米以上或局部有水疱、坏死为强阳性。
2.结核菌涂片和培养:取患儿的痰液、脑脊液等进行涂片和培养,找到结核菌可以明确诊断。
3.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对诊断小儿结核病有重要价值,可以发现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结肿大以及胸腔积液等。
4.其他检查: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结核抗体检测等,可辅助诊断结核病。
5.分子生物学检测: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核菌DNA,可提高结核病的诊断率。
6.病理检查:对于疑似结核病但其他检查结果不典型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病理活检,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组织中是否有结核菌来确诊。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结核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对于疑似结核病的患儿,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并注意以下事项:
1.如实告知医生患儿的病史、症状等信息,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2.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检查,如按时服药、空腹采血等。
3.检查过程中,注意患儿的安全和舒适,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检查后,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总之,小儿结核病的检查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检查方案。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帮助患儿早日确诊并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