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次报道,WD危害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致残致畸,甚至危及生命。WD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其中血清铜蓝蛋白、24小时尿铜测定、肝铜定量检测等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WD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WD具有遗传倾向,婚前检查、产前诊断对预防WD具有重要意义。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次报道,故又名Wilson病。WD的发病机制为基因突变导致ATP7B基因缺陷,引起血清铜蓝蛋白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过量的铜在肝、脑、肾、角膜等处沉积。WD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为震颤、肢体僵硬、动作迟缓、流涎、言语含糊等锥体外系症状,也可出现精神症状、肝硬化、肾功能损害等。WD危害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致残致畸,甚至危及生命。WD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其中血清铜蓝蛋白、24小时尿铜测定、肝铜定量检测等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WD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WD患者应避免食用含铜高的食物,如坚果、巧克力、贝类等,同时应遵医嘱服用药物,定期复查。WD具有遗传倾向,患者的子女有50%的概率患病,故婚前检查、产前诊断对预防WD具有重要意义。总之,WD是一种可治可控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