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围生期心肌病
围生期心肌病是发生在妊娠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内以心肌功能障碍为特征可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心肌病,相关因素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临床表现有心力衰竭及其他表现,诊断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治疗包括一般、药物及对严重者的CRT、心脏移植等,预后因情况而异,需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
一、围生期心肌病的定义
围生期心肌病是一种发生在妊娠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内的心肌病。它以心肌功能障碍为特征,可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年龄较大、多胎妊娠、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等情况的女性,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女性在妊娠期间特殊的生理变化有关,如激素水平改变等影响心肌结构和功能。
生活方式:部分研究认为,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可能增加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风险。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酗酒可直接对心肌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干扰心肌的正常代谢。
病史: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病史的孕妇发生围生期心肌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妊娠高血压疾病导致的全身小动脉痉挛等病理改变,可能波及心肌,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三、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表现: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初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出现,还可伴有乏力、水肿等症状。水肿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
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等症状;还可能出现栓塞症状,如脑栓塞可导致偏瘫、失语等,肺栓塞可引起胸痛、呼吸困难等。
四、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有助于辅助诊断围生期心肌病,但不能单独依据心电图确诊。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围生期心肌病的重要手段。可发现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心肌收缩功能异常的表现,能直观地评估心肌的结构和功能状态。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能更精确地评估心肌的病变范围、心肌活性等情况,对于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五、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患者需要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有心力衰竭的患者,要限制钠盐摄入,以减轻心脏的负荷。
药物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例如,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改善心肌重构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心脏移植: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能需要考虑CRT或心脏移植等治疗手段,但这些治疗方式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后决定。
六、预后情况
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心功能可逐渐改善,预后相对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会进行性加重,发展为难治性心力衰竭,预后较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是否及时得到规范治疗等。
围生期心肌病对孕妇的健康威胁较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