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酒精性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是长期过量饮酒致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心肌病,发病机制涉及直接心肌毒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营养物质代谢紊乱;临床表现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表现、心律失常;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治疗关键是戒酒,辅以对症治疗;预后与戒酒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特殊人群如男、女患者及有基础病史、老年患者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
酒精性心肌病是长期过量饮酒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一种心肌病。过量饮酒是其明确的致病因素,通常有长期大量饮酒史,一般指每日摄入酒精量超过一定限度且持续多年。
二、发病机制
直接心肌毒性: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如乙醛)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细胞膜功能等。研究发现,酒精会干扰心肌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导致三磷酸腺苷(ATP)生成减少,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长期饮酒可引起体内氧化应激增加,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损伤心肌细胞。同时,氧化应激可激活炎症反应通路,导致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进一步破坏心肌结构和功能。
营养物质代谢紊乱:酒精会影响机体对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例如影响维生素B1的代谢和利用。维生素B1缺乏会导致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加重心肌损害。
三、临床表现
心脏扩大:早期可能仅有心脏扩大,而无明显症状。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发现心脏各腔室扩大,尤其是左心室扩大较为常见。
心力衰竭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乏力、水肿(下肢水肿等)、活动耐力下降等。左心衰竭时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时则以体循环淤血为主。
心律失常: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四、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酒史,包括饮酒的种类、每日饮酒量、饮酒持续时间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心脏扩大、心音减弱等体征,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颈静脉怒张等心力衰竭相关体征。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
心电图: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等异常。
心肌活检:虽然不是常规检查,但对于不典型病例可通过心肌活检明确心肌病变情况,但该检查有一定创伤性。
五、治疗原则
戒酒:这是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关键措施。立即戒酒可使病情停止进展甚至有所逆转。长期大量饮酒的患者突然戒酒可能会出现戒断综合征,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时可采取一些对症支持措施来平稳度过戒断期。
对症治疗:针对心力衰竭,可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改善呼吸困难;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改善心肌重构;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控制心率、改善心肌预后等。对于心律失常,根据具体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但需注意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六、预后情况
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严格戒酒,部分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可得到改善,预后相对较好。但如果病情已进展到较严重的阶段,出现严重心力衰竭等情况,预后则较差。长期持续饮酒的患者预后往往不佳,病死率较高。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男性患者:通常饮酒量可能相对较大,需特别强调戒酒的重要性,因其饮酒相关心脏损害的风险可能与饮酒量密切相关,要让男性患者充分认识到长期大量饮酒对心脏的严重危害。
女性患者:女性对酒精的代谢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即使饮酒量相对较少,也可能更容易发生酒精性心肌病。所以女性患者同样需要严格戒酒,且在戒酒过程中需关注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可能使其在戒酒及疾病恢复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需要更加精细的监测和护理。
有基础病史患者:如果患者本身还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同时,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基础疾病。例如,在使用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时,要考虑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影响,需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避免不同疾病之间的相互不良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对酒精性心肌病的耐受能力较差,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整体状况的评估,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戒酒过程需更加平稳,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