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的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有多系统表现,神经系统有锥体外系症状(进行性加重震颤、肌张力增高致动作迟缓等)、肌张力障碍(肢体不自主扭曲伸展)、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等);肝脏有肝炎及肝硬化表现(乏力、黄疸、腹水等);眼部有特征性K-F环;精神有情绪和行为异常;还有肾脏损害(蛋白尿等)、血液系统表现(贫血等),各表现对不同年龄患者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活动、学习社交等有不同影响。
一、神经系统表现
1.锥体外系症状:是肝豆状核变性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震颤,以肢体震颤较为突出,常为意向性震颤,也可出现肌张力增高,患者可表现为动作迟缓、面具脸等,儿童患者可能因肌张力增高出现运动减少,影响其正常的活动和发育,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在学习走路等大运动方面落后于同龄人。
2.肌张力障碍:可出现扭转痉挛、手足徐动等,表现为肢体不自主的扭曲、伸展动作,这种异常运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姿势和运动功能,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来说,可能会影响其骨骼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形态。
3.共济失调:患者可出现步态不稳、平衡障碍等共济失调表现,行走时摇晃不定,容易摔倒,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社交活动。
二、肝脏表现
1.肝炎和肝硬化:肝脏是肝豆状核变性累及的重要器官之一,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肝炎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肝硬化,出现腹水、脾大等肝硬化失代偿期表现。儿童患者患肝病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肝脏在代谢、合成等方面对儿童的生长至关重要,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营养物质代谢障碍,影响身高、体重等的正常增长。
三、眼部表现
1.K-F环:是肝豆状核变性的特征性眼部表现,角膜后弹力层周边可见棕绿色或金黄色环,这是由于铜沉积在角膜缘所致,通过裂隙灯检查可发现,对于诊断肝豆状核变性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能出现K-F环,但儿童患者的发现可能需要更仔细的检查。
四、精神症状
1.情绪和行为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易怒等情绪改变,也可表现为行为异常,如性格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等。对于儿童患者,这些精神症状可能会影响其在学校的学习表现和与同学的交往,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关注。
五、其他表现
1.肾脏损害: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蛋白尿、氨基酸尿等,长期的肾脏损害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整体健康,儿童患者肾脏功能还在发育中,受到影响后可能对其生长发育和肾功能的长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血液系统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这可能与铜代谢异常影响造血系统有关,对于儿童患者,血液系统异常可能会影响其身体的抵抗力和正常的生长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