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急性并发症,由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升高致代谢紊乱,有感染等诱因,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脱水、神经系统症状等,实验室检查有血糖等异常,依据病史、表现及检查可诊断,治疗需补液、胰岛素治疗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它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1.胰岛素缺乏:当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时,机体不能有效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同时,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在肝脏中经β氧化生成大量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当酮体生成超过外周组织的氧化能力时,血酮体水平升高,进而引发酮症酸中毒。
2.升糖激素升高: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多,进一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也加剧了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
三、诱因
1.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等。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导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同时感染本身也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平衡,容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例如,肺部细菌感染时,炎症因子的释放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难以控制,促进酮体生成。
2.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自行中断胰岛素治疗或减量,很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完全依赖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胰岛素缺乏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如手术、急性疾病等,也需要适当调整胰岛素剂量,如果随意中断或减量胰岛素,也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
3.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过度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同时加重胰腺负担,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从而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例如,大量食用甜食后,血糖在短时间内大幅上升,超出机体的调节能力,引发代谢紊乱。
4.应激状态:如创伤、手术、心肌梗死、脑卒中、精神刺激等。应激状态下,机体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升糖激素,这些激素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导致酮体生成增加,引发酮症酸中毒。
四、临床表现
1.代谢性酸中毒表现:患者可有深大呼吸(Kussmaul呼吸),是由于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引起的代偿性呼吸加深加快,以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可有丙酮味,呈烂苹果味。同时,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2.脱水表现:由于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以及酮体从呼吸道和尿液排出时带走大量水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弹性减退、眼眶凹陷、尿量减少等。严重脱水时可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
3.神经系统表现: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不安等,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等。这是由于酸中毒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以及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五、实验室检查
1.血糖:血糖明显升高,一般在16.7-33.3mmol/L,有时可更高。
2.血酮体:血酮体升高,定性试验阳性,定量测定血酮体常>4.8mmol/L。
3.血气分析:动脉血pH值下降,一般<7.35;碳酸氢根浓度降低,<15mmol/L;碱剩余负值增大。
4.电解质:可出现血钾、血钠等电解质紊乱。由于呕吐、脱水等原因,血钾水平早期可正常或偏低,但在补液、胰岛素治疗后,血钾可迅速下降;血钠一般正常或降低;血氯也可降低。
六、诊断标准
1.有糖尿病病史。
2.出现上述代谢性酸中毒、脱水等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示血糖升高,血酮体升高,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等,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七、治疗原则
1.补液:是治疗的关键环节。迅速补充生理盐水等液体,以纠正脱水,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一般在开始数小时内快速输入生理盐水,随后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血压、尿量等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2.胰岛素治疗: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输注的方式。小剂量胰岛素可以有效抑制酮体生成,降低血糖。
3.纠正电解质紊乱:根据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检查结果,适当补充钾、钠等电解质,纠正电解质紊乱。
4.去除诱因:积极治疗感染等诱因,如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等。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其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监测血糖、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指标。补液时要注意速度和量的控制,避免补液过快导致脑水肿等并发症。同时,儿童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与成人不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要更加谨慎。
2.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补液时要注意避免补液过多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因为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同时,要加强对感染等诱因的排查和治疗,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弱,感染可能不易被早期发现,需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3.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不仅要考虑母体的情况,还要注意对胎儿的影响。补液和胰岛素治疗要兼顾母体和胎儿的安全,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在电解质纠正方面,要注意妊娠期间电解质平衡的特殊要求,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