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进行病情观察,包括生命体征、出血情况;体位护理,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休克时取休克体位;饮食护理,出血活动期禁食,停止后逐步过渡;管道护理,胃管要保持通畅固定观察引流液,静脉通道要保证通畅观察输液部位;心理护理,安抚患者缓解焦虑;还需预防并发症,如窒息和感染。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并记录。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通过监测能及时发现休克早期表现。例如,当收缩压低于90mmHg、心率大于100次/分钟时,提示有休克倾向。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机能减退,生命体征变化可能不典型,需更加细致观察。
2.出血情况观察:观察呕血与黑便的颜色、量、次数。呕血颜色鲜红提示出血速度快、量多,呈咖啡色提示出血速度较慢,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黑便呈柏油样是因为血红蛋白中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记录每次呕吐物及粪便的量,如1次呕吐量超过200ml或1次粪便量超过500ml,提示出血量较大。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更要仔细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性状及量。
二、体位护理
1.一般体位: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血时血液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对于有休克表现的患者,可采取休克体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
2.特殊人群体位:老年患者体质较弱,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可能会出现不适,可适当调整体位,但要保证呼吸道通畅和休克体位的有效。儿童患者在保持正确体位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因体位不适而哭闹加重出血。
三、饮食护理
1.出血活动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出血活动期需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以减少胃肠道蠕动,促进止血。
2.出血停止后:出血停止24-48小时后可给予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等。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避免食用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如坚果、辣椒等。对于老年患者,饮食过渡要更加缓慢,注意营养均衡;儿童患者在饮食过渡时要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且要注意食物的温度和质地。
四、管道护理
1.胃管护理:若患者放置胃管,要保持胃管通畅,固定好胃管,防止脱出。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若引流液为鲜红色且量较多,提示有再出血可能。定期进行胃管的清洁,防止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胃管固定的牢固性,避免患儿自行拔除胃管。
2.静脉通道护理:保证静脉通道通畅,快速补充血容量,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密切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肿胀、渗漏等情况,防止药液外渗引起组织坏死。老年患者血管较脆,输液时要选择合适的血管,操作要轻柔;儿童患者静脉血管细,要注意固定好针头,防止液体外渗。
五、心理护理
1.情绪安抚: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会因突然的病情而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安慰患者,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缓解其焦虑情绪。对于老年患者,要耐心倾听其诉求,用温和的语言进行安抚;儿童患者则需要护理人员以亲切的态度进行安抚,可通过玩具等转移其注意力。
六、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1.窒息预防:如前所述,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发生。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更要加强呼吸道管理。
2.感染预防: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病房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由于其抵抗力相对较低,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