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儿童缺铁性贫血有一般表现和组织器官受累表现,一般表现包括皮肤黏膜面色苍白、甲床异常,精神行为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组织器官受累表现有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异食癖,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免疫功能抵抗力降低。
一、一般表现
(一)皮肤黏膜
1.面色:儿童缺铁性贫血时,面色会逐渐变得苍白,以口唇、甲床、睑结膜等部位最为明显。这是因为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血红蛋白负责携带氧气,当血红蛋白减少时,皮肤黏膜的供氧不足,从而呈现苍白表现。这种面色改变在婴幼儿群体中较为常见,由于婴幼儿皮肤相对较薄,贫血时的苍白表现更容易被观察到。
2.甲床:指甲会变得脆弱、变薄、易断裂,严重时指甲可出现凹陷,呈反甲(匙状甲)。这是因为缺铁影响了甲床的正常营养供应和结构,导致指甲的形态发生改变。对于有挑食、偏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这种甲床的改变,因为他们可能长期摄入含铁食物不足。
(二)精神行为
1.烦躁不安:儿童可能会比平时更容易烦躁、哭闹,难以安抚。这是因为贫血导致机体缺氧,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使儿童的情绪调节出现问题。在幼儿阶段,这种精神行为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例如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夜间睡眠不踏实等。
2.注意力不集中: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在学校或家庭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学习效率下降。这是由于脑部缺氧,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得儿童难以保持专注。对于学龄期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会对学业产生明显影响,而这种情况与儿童日常的饮食结构、是否存在慢性疾病等病史因素有关,如果儿童本身有慢性腹泻等病史,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进而加重贫血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更明显。
二、组织器官受累表现
(一)消化系统
1.食欲减退:儿童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对食物缺乏兴趣。这是因为贫血影响了消化系统的功能,胃肠道缺氧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从而使儿童出现食欲减退。对于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儿童,食欲减退可能会影响营养的摄入,进一步加重贫血的程度。如果儿童本身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喜欢吃零食、饮食不规律等,更容易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而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儿童,如胃炎等,也可能因疾病本身和贫血的双重影响导致食欲减退加重。
2.异食癖: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煤渣等异物。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表现,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缺铁导致的味觉改变有关。当儿童体内铁缺乏时,味觉感受器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异食癖。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相对常见,需要家长特别注意观察,避免儿童误食这些异物导致肠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二)神经系统
1.发育迟缓:长期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这是因为铁是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的元素,缺铁会影响神经细胞的髓鞘形成等过程,从而阻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本身存在生长发育风险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因缺铁性贫血导致的发育迟缓,需要加强对这类儿童铁营养的监测和补充。
2.学习能力下降: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外,缺铁性贫血还可能导致儿童的学习能力下降。由于脑部缺氧和铁缺乏影响了神经递质的合成等,使得儿童的认知功能受到损害,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表现出能力不足。对于学龄期儿童,学习能力下降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而这种情况与儿童日常的铁摄入情况、是否存在影响铁吸收的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儿童患有肠道寄生虫病等影响铁吸收的疾病,会进一步加重缺铁性贫血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三)免疫功能
1.抵抗力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这是因为铁参与了免疫系统的多种功能,缺铁会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吞噬细胞的功能等,从而使儿童的免疫防御能力下降。对于婴幼儿和体质较弱的儿童,由于本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缺铁性贫血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需要家长加强对这类儿童的护理,注意保暖、保持卫生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