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围产期心肌病
围产期心肌病是发生在妊娠最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内的心肌病,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等症状;靠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诊断,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肌收缩功能异常;治疗针对心力衰竭;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是否及时有关;妊娠期女性要加强监测,产后女性需关注心脏状况,育龄期女性易患,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不良因素。
病因: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营养缺乏(如硒缺乏)、遗传因素、胎盘缺血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有研究提示病毒感染可能引发心肌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心肌损伤,增加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心力衰竭的症状,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心功能严重受损,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发现左心室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心肌收缩功能异常的表现。例如,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正常水平(一般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50%,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常低于此值)有助于诊断。
治疗原则:治疗主要是针对心力衰竭进行,包括休息、吸氧、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改善心功能,必要时可能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等。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变化。
预后情况: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心功能可改善,但也有患者病情会逐渐恶化。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如果能早期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部分患者有可能完全康复;但如果病情较重,预后相对较差。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妊娠期女性,要在孕期加强监测,尤其是有围产期心肌病高危因素的女性,如既往有相关不良孕产史等情况的女性,需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产后女性也需要密切关注自身心脏状况,遵循医生的治疗和随访建议,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等,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降低围产期心肌病对自身健康的进一步影响。年龄方面,围产期心肌病主要发生在围生期的女性,一般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生活方式上,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不良因素,以减少对心脏的不良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