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心肌病的特征
围生期心肌病具有多方面特征,临床表现有产前最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内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等症状,体征可见心脏扩大、心音减弱、心率增快、奔马律、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肺部湿性啰音等;实验室检查中心电图有多种心律失常及ST-T改变,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脏扩大、射血分数降低、室壁运动普遍减弱等;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可见心脏扩大、肺淤血表现;病理生理上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致心肌损害、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相关,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因自身状况等有差异。
症状表现:多发生在产前最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内,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心脏功能受损,肺循环淤血所致,活动后加重,休息时可稍缓解;还可出现乏力、水肿,水肿可从下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是因为心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钠水潴留引起;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与心律失常等心脏电活动异常有关;严重者可出现咯血,是肺淤血加重,肺泡和支气管黏膜下毛细血管破裂所致。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年龄较大者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不同,症状表现略有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使呼吸困难等症状更易被掩盖或加重。生活方式方面,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可能会加重心肌损害,使症状更明显。有心肌病家族史的患者可能发病风险相对更高,发病时症状可能更突出。
体征表现:可发现心脏扩大,通过心脏听诊可闻及心音减弱,心率增快,可出现奔马律等异常心音。还可能有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体循环淤血体征,以及肺部湿性啰音等肺循环淤血体征。
实验室检查特征
心电图检查: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等;还可能有ST-T改变,表现为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提示心肌缺血、损伤等改变。不同年龄患者心电图表现可能因心肌受损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年龄较小患者心肌代偿能力相对较好时,ST-T改变可能相对较轻,而年龄较大患者心肌储备功能差,ST-T改变可能更明显。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围生期心肌病的重要手段,可发现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一般<45%),室壁运动普遍减弱等。超声心动图能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不同性别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差异不大,但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患者可能心肌损害更重,超声心动图下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更显著。
影像学检查特征
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脏扩大,肺纹理增多、模糊等肺淤血表现。心脏扩大在胸部X线上表现为心影向两侧增大,类似烧瓶状等改变,肺纹理增多模糊是因为肺循环淤血,液体渗出到肺间质和肺泡所致。
病理生理特征
心肌损害: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有关,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不同年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状态、对病毒等病原体的易感性不同,心肌损害程度和机制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儿童患者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可能与成人不同,心肌损害的病理过程可能有其特点;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存在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变,影响心肌供血,在围生期心肌病发生时,心肌损害可能更易合并心肌缺血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