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病性心肌病是怎么回事
血色病性心肌病是因铁代谢紊乱致铁沉积心肌致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心肌病,铁过载是关键。病因有遗传性和继发性,发病机制与基因及输血、酗酒等有关。临床表现有心脏(心衰、心律失常)和其他系统(皮肤色素沉着、肝脏受累)表现。诊断靠实验室(血清铁等指标、基因检测)和影像学(心电图、心脏超声、CMR)检查。治疗包括铁螯合、放血及对症治疗。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女性、有酗酒史者)治疗需各有注意事项
铁沉积对心肌的影响机制
铁在心肌细胞内沉积后,会通过多种途径损伤心肌。一方面,铁可催化自由基的生成,如产生羟自由基等,这些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会损伤心肌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等结构,导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另一方面,铁沉积会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代谢,干扰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是心肌细胞产生能量的重要场所,线粒体功能受损会使心肌细胞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遗传性血色病:是由于HFE基因等相关铁代谢基因的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例如HFE基因的C282Y和H63D突变等,会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调节,使得肠道吸收铁增加,长期积累导致铁过载,进而引发心肌病等多器官损害。
继发性血色病:常见于长期大量输血的患者,如地中海贫血患者长期反复输注红细胞,导致体内铁负荷过重;另外,长期酗酒也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以及肝脏对铁的代谢等,逐渐引起铁过载,最终累及心肌导致血色病性心肌病。
发病机制详细展开
对于遗传性血色病,突变的HFE基因编码的蛋白功能异常,影响了转铁蛋白受体与转铁蛋白结合来调节铁吸收的过程,使得肠道吸收铁不受正常负反馈调节机制的控制,持续大量吸收铁。这些多余的铁进入血液循环后与转铁蛋白结合,被转运到心肌等组织器官。在心肌细胞内,铁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等储存形式,但当铁过载严重时,游离的铁增多,就会引发上述的氧化应激等一系列损伤心肌的机制。而继发性血色病中,长期输血导致输入体内的红细胞含有大量铁,超出了机体的代谢和储存能力,铁逐渐沉积在心肌;酗酒导致的铁代谢异常则是多方面的,酒精可能干扰肠道对铁的转运蛋白功能,影响铁的吸收过程,同时也会损害肝脏对铁的代谢和储存功能,使得铁在体内蓄积并累及心肌。
临床表现
心脏方面表现
心力衰竭表现: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最初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出现,还可伴有乏力、水肿等症状。这是因为心肌细胞受损,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所致。例如,左心衰竭时肺淤血会导致呼吸困难,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会引起下肢水肿等。
心律失常: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铁沉积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肌细胞的电传导和电活动异常,从而引发心律失常。
其他系统表现
皮肤色素沉着:患者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呈青铜色或灰色,这是由于铁沉积在皮肤基底层等部位引起的,是血色病比较典型的外在表现之一。
肝脏受累表现:可出现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因为肝脏也是铁沉积的重要器官之一,长期铁过载会影响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血清铁相关指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异常升高。血清铁正常参考值男性约11-30μmol/L,女性约9-27μmol/L,血清铁蛋白男性正常约30-400μg/L,女性正常约15-15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约20%-55%,血色病患者这些指标会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基因检测:对于遗传性血色病,基因检测可以发现相关的突变基因,如HFE基因的突变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家族遗传咨询。
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及ST-T改变等心肌受损的电生理改变。
心脏超声:可观察心肌的厚度、心室腔大小以及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等。血色病性心肌病患者可能出现心肌肥厚、心室壁增厚、心室腔缩小、射血分数降低等表现。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心肌铁沉积的情况,通过T2加权成像等技术可以检测心肌内铁的含量,是诊断血色病性心肌病心肌铁沉积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
治疗
铁螯合治疗
去铁胺:是一种常用的铁螯合剂,通过与铁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促进铁的排泄。但使用去铁胺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过敏反应等。
去铁酮:也是一种铁螯合剂,能够结合细胞内的铁并促进其排出,不过需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粒细胞减少等。
放血治疗
对于继发性血色病尤其是长期输血导致铁过载的患者,放血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定期放血,去除体内多余的铁,降低铁负荷。一般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等情况确定放血的频率和量,例如血红蛋白较高时可较频繁地放血。
对症治疗
针对心力衰竭:如果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可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如呋塞米等;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改善心肌重构,如卡托普利、氯沙坦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个体情况。
针对心律失常: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房性早搏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等,但同样要谨慎考虑药物的适用证和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
儿童血色病性心肌病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遗传性血色病的患儿,由于基因缺陷导致铁代谢异常,从婴幼儿时期就可能存在铁逐渐沉积的情况。在治疗上,铁螯合治疗需谨慎,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放血治疗也需要严格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根据血红蛋白等指标谨慎实施。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心功能等情况。
老年患者
老年血色病性心肌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铁过载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其他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耐受性。例如,使用铁螯合剂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需要更密切地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在对症治疗心力衰竭等情况时,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要更加谨慎,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过度治疗。
女性患者
女性血色病性心肌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月经等因素对铁丢失的影响,但由于血色病本身铁过载的情况,月经等因素引起的铁丢失往往不足以抵消体内过多的铁负荷。在使用铁螯合治疗等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女性生殖系统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去铁酮可能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对女性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同时,在进行放血治疗时,要根据女性患者的生理周期等情况合理安排,避免过度放血导致贫血等问题。
有酗酒史的患者
对于有酗酒史导致继发性血色病性心肌病的患者,首先要严格戒酒,因为继续饮酒会加重铁代谢紊乱和心肌损伤。在治疗铁过载和心肌病变时,要同时关注戒酒对患者整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且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考虑酒精对药物代谢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如某些铁螯合剂在酗酒患者中的代谢可能与正常患者不同,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