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估计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
估计上消化道出血量有目测估计法、休克指数法、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监测法、尿量监测法。目测估计法可据呕吐物、粪便情况及症状估计;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不同指数对应不同失血量但需注意特殊情况;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监测法可反映代偿情况,特殊人群有不同特点;尿量少于30ml/h提示血容量不足,老年患者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一、目测估计法
可根据患者呕吐物、粪便的颜色及量来大致估计上消化道出血量。一般来说,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10ml以上;出现黑便时,出血量通常在50-100ml以上;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在400ml以下时,可因组织液与脾贮血补充血容量而不出现全身症状;出血量超过400-500ml时,可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000ml时,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晕厥、四肢厥冷、尿少、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例如,若患者呕吐物为暗红色血性液体且量较多,同时伴有黑便及头晕等症状,提示出血量相对较多。
二、休克指数法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正常情况下,休克指数为0.5左右。当休克指数为1时,失血量约为10%-20%(800-1600ml);休克指数为1.5时,失血量约为20%-30%(1600-2400ml);休克指数为2时,失血量约为30%-50%(2400-4000ml)。但该方法需注意患者的基础脉率和血压情况,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或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其脉率和血压的变化可能不典型,需要综合其他指标进行判断。比如,一位平时血压正常、脉率正常的患者,若出现休克指数升高,提示出血量较大,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三、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监测法
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计数(RBC)的变化可反映出血后机体的代偿情况。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Hb和RBC可能无明显变化。出血3-4小时后,血液稀释,Hb和RBC才逐渐下降。一般来说,每失血1000ml,Hb可下降约10-20g/L。但需要注意,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其血红蛋白的变化特点有所不同。儿童的血容量相对较少,同等出血量对血红蛋白的影响更明显;孕妇由于血容量增加,失血后血红蛋白下降的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例如,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后,若Hb下降明显,提示出血量较大,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等治疗。
四、尿量监测法
尿量可反映肾脏灌注情况,从而间接反映上消化道出血量。一般来说,尿量少于30ml/h时,提示血容量不足。通过监测尿量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循环状况和出血量。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肾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对尿量变化的敏感性可能降低,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比如,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即使尿量无明显减少,也可能存在潜在的血容量不足,需要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和相关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