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会引发多种症状。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体力活动时出现,休息可缓解,与心肌重构致心脏功能下降有关)、端坐呼吸(平卧加重,被迫端坐或半卧位,因下肢回心血减少、膈肌下移等,老年人更易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睡后憋气惊醒,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有关,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人群风险高);咳嗽、咳痰方面,肺淤血刺激致咳嗽,初期干咳后期有痰,严重时可咳出粉红色泡沫痰,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者咳痰更复杂;乏力、疲倦是因心脏泵血不足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糖尿病患者易混淆,老年人因器官功能衰退表现更明显;少尿及肾功能损害是肾血流量减少致少尿,长期可致心源性肾功能不全,有肾功能不全基础疾病或高血压肾病病史者风险更高;其他症状有神志改变(严重时脑供血不足致神志模糊等,老年痴呆患者需鉴别)、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致口唇等部位发绀,有慢性肺部疾病者更明显)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这是急性心力衰竭早期常见症状,患者在从事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其发生机制主要是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导致肺淤血加重,从而引起呼吸困难。例如,一些原本能快速爬楼梯的患者,在患病后爬几层楼梯就会出现明显气促。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更易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因为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肌重构,心脏功能下降,在体力活动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引发肺淤血和呼吸困难。
2.端坐呼吸:患者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这是因为端坐位时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肺淤血减轻,同时膈肌下移,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改善呼吸。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更易出现端坐呼吸。比如一位70岁的老年患者,夜间睡眠中常因呼吸困难而被迫坐起,端坐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有所缓解。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其发生可能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且小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加,以及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等因素有关。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血压控制不佳时,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风险较高,因为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脏功能逐渐受损,在夜间可能因上述机制引发呼吸困难。
二、咳嗽、咳痰
1.咳嗽:急性心力衰竭时,肺淤血刺激气道可引起咳嗽。初期多为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有痰的咳嗽。例如,部分患者在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时,会频繁咳嗽,且咳嗽较为剧烈。对于长期吸烟的人群,本身气道就存在一定损伤,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咳嗽症状可能更明显,因为吸烟会导致气道黏膜受损,对肺淤血刺激的敏感性增加。
2.咳痰:可咳出白色浆液性泡沫痰,若病情严重,可能咳出粉红色泡沫痰。粉红色泡沫痰是由于肺泡和支气管淤血,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与痰液混合所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咳痰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因为本身存在气道慢性炎症,痰液基础较多,急性心力衰竭导致的肺淤血会进一步加重痰液的产生和性质改变。
三、乏力、疲倦
1.机制: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骨骼肌供血减少,从而引起患者乏力、疲倦。例如,患者会感觉四肢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原本能轻松完成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等都会变得困难。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乏力、疲倦的症状可能会被糖尿病本身的乏力感所混淆,需要仔细鉴别。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由于糖代谢紊乱等原因可能存在乏力表现,而急性心力衰竭也会导致乏力,此时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查心脏功能等指标来明确病因。
2.特殊人群表现: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乏力、疲倦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较慢。因为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下降,一旦出现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的减退对全身组织灌注的影响更为显著,所以乏力、疲倦等表现会更突出。
四、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1.少尿:急性心力衰竭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导致少尿。一般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例如,患者原本尿量正常,在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后尿量逐渐减少。对于患有肾功能不全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少尿的情况可能会加重原有的肾功能损害,因为本身肾功能就存在一定问题,急性心力衰竭导致的肾灌注不足会进一步影响肾脏功能。
2.肾功能损害:长期慢性的急性心力衰竭可能会导致心源性肾功能不全,出现血肌酐升高等肾功能损害表现。这是因为持续的心脏泵血功能不良,肾脏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导致肾小管功能受损等。有高血压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更高,因为高血压已经对肾脏血管等造成损伤,急性心力衰竭进一步减少肾灌注,会加重肾脏的损害。
五、其他症状
1.神志改变:严重急性心力衰竭时,由于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神志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表现。例如,一些病情危重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神志改变的表现可能更难区分,需要密切观察和鉴别,因为老年痴呆本身也可能存在认知和意识方面的异常,而急性心力衰竭也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神志改变,此时需要结合其他心脏相关指标来判断。
2.发绀:由于血氧饱和度降低,患者可出现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绀。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导致血液在肺部氧合不足,从而使外周血氧含量降低。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发绀的表现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本身肺部就存在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急性心力衰竭进一步影响氧合,会加重发绀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