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围生期心肌病
围生期心肌病是发生在妊娠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内,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孕妇出现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症状的心肌病,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有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通过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治疗,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有关,孕妇需密切监测,产后持续关注恢复情况
一、定义
围生期心肌病是一种发生在妊娠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内的心肌病。其特征为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的孕妇,出现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症状。
二、发病相关因素
1.年龄与性别:多见于年龄较大、多胎妊娠、怀有男性胎儿的孕妇。一般来说,30岁左右的孕妇相对更易发病,但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女性发病风险相对高于男性在这一特定围生期阶段的体现。
2.生活方式:部分研究发现,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情况可能增加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风险。例如,孕期体重指数(BMI)过高,超过正常范围,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影响心肌功能。
3.病史:有妊娠相关并发症病史的孕妇,如子痫前期等,发生围生期心肌病的几率较无并发症的孕妇更高。
三、临床表现
1.心力衰竭表现: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最初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发生,还可伴有乏力、水肿等症状。水肿通常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2.其他表现: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等症状;还可能有肝大、颈静脉怒张等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四、诊断依据
1.症状与体征:根据上述的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2.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
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可见左心室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心肌收缩功能异常的表现。一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射血分数低于正常水平(正常射血分数约50%-70%,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常低于50%)。
心肌损伤标志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脑钠肽(BNP)等升高,提示心肌功能受损。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患者需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根据心功能情况限制体力活动。对于有水肿的患者,要限制钠盐摄入。
2.心力衰竭治疗:主要是按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原则进行,如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改善心肌重构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3.心律失常治疗:对于出现的心律失常,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但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对心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六、预后情况
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心功能可逐渐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会逐渐进展,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其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有关。例如,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病情较重、治疗不及时的患者,预后较差。
七、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孕妇这一特殊人群,在孕期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围生期心肌病。一旦确诊,要在产科和心内科医生的共同协作下进行治疗,充分考虑胎儿和孕妇自身的情况,权衡治疗方案对两者的影响。同时,产后也需要持续关注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和监测,确保孕妇的健康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