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病是什么病
小儿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小儿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脏器,以肺结核常见。其病因与小儿免疫力、细菌毒力数量等有关,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等;临床表现有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相关症状;诊断靠结核菌素试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遵循早期等原则;预防需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要关注小儿健康,加强护理以降低发病风险。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是致病菌,小儿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的毒力、数量以及小儿自身的免疫力。小儿免疫力较低时,如营养不良、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等情况下,容易感染发病。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等其他途径传播。
二、临床表现
1.肺结核表现
轻症可无明显症状,仅在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时发现。
病情较重时可出现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咯血。
2.肺外结核表现
如结核性脑膜炎,多发生在初染结核后1年内,尤其是3-6个月内常见。患儿可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惊厥等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昏迷、肢体瘫痪等。
结核性腹膜炎时,小儿可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表现。
淋巴结结核以颈部淋巴结结核较为常见,表现为颈部单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初期淋巴结较硬、无痛,后期可融合成块,甚至破溃形成窦道。
三、诊断方法
1.结核菌素试验
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一般在注射后48-72小时观察结果,若局部出现红肿硬结等反应,根据硬结大小判断结果。但要注意,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结核感染,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可能出现假阴性。
2.实验室检查
痰液、胃液等标本涂片抗酸染色找结核分枝杆菌,若找到可确诊,但阳性率较低。
血液检查可检测结核抗体等,辅助诊断。
3.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小儿肺结核的重要方法,可发现肺部病灶的部位、范围等。CT检查对于发现早期、微小的结核病灶以及判断病变性质等有重要价值。
四、治疗
主要是抗结核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治疗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且要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五、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和治疗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儿,减少结核菌的传播。
2.切断传播途径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带小儿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卡介苗接种后可使小儿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对于密切接触结核患者的小儿,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小儿,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小儿结核病的发生与小儿自身免疫力、接触结核分枝杆菌的情况等多种因素相关。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小儿的健康状况,对于有相关可疑症状的小儿要及时就医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要加强对小儿的护理,保证营养均衡,增强小儿免疫力,降低小儿结核病的发生风险。



